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解答 解:A、在通常情况下,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A正确;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则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是错误的;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空气,如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故C错误;
D、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的作用是:能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移走可燃物;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火势烧得更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不饱和状态.
(2)t2℃时,溶解6g甲物质,至少需要20g水.
(3)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Ⅱ和Ⅳ(填编号).
工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Ⅱ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Ⅲ乙溶液恰好饱和
Ⅳ溶剂的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火星四射
C.有黑色固体生成D.铁丝消失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镁可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金属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
(1)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
①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都产生新物质;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都产生新物质 核变化是原子发生了变化,而化学变化原子本身不变.
②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
C.钚元素的中子数94     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2)针对日本核泄漏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同学提出如下看法:“科学技术给人类进步带来了贡献,也带来了灾难,可见,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并没有太大意义.”你是否同意此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不同意,只要人类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就能给人类的发展带来贡献,尽量避免其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加热氧化汞:2HgO$\frac{\underline{\;\;△\;\;}}{\;}$2Hg+O2↑、分解反应;
(2)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图书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些食物近似pH如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番茄牛奶鸡蛋清苹果汁
pH4.0~4.46.3~6.67.6~8.02.9~3.3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B.番茄汁属于酸性食品
C.鸡蛋清为碱性食品D.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