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
B.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类每年要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其他领域。
(1)汽车电路中一般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铜的 ▲ ;汽车车体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 ▲ 接触而生锈。
(2)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3)某化工厂排出澄清的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Ba2+、Fe3+、Fe2+、Ag+、Cu2+、SO42-、Cl-、NO3-。[已知:白色的Fe(OH)2沉淀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另一份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过程中与OH-反应的离子是 ▲ (写离子符号)。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处理该废水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
A.固体A中一定含有Ag和Cu,可能含有Fe
B.溶液B中的溶质有Ba(NO3)2、Fe(NO3)2
C.废水中含有Ba2+、Ag+、Cu2+、Fe2+、NO3-
D.通过该流程可以除去废水中原有的金属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据此可以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酚酞、 ▲ (写化学式),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一定含有的离子 ▲ (写离子符号)。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 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溶液逐渐由无色变蓝绿色,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结论与反思】猜想 ▲ (填“1”或“2” 或“3”)正确。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经过实验确认了混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以下甲乙同学关于废液成分的观点,你赞成的有 ▲ 。
A.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石或熟石灰对混合废液进行处理后排放
B.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C.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D.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对废液成分中氯化钙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氨水的pH大于7,盐酸的pH小于7
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都相等
D.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