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冶炼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得到金光闪闪与黄金外观相似的“药金”.
(1)Cu2O的化学名称为
 

(2)用上述方法不能制得黄金是因为
 

(3)上述方法得到“药金”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药金”是
 
(填“纯金属”或“合金”).
(4)黄金饰品中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小明家中有一件黄金饰品,为了判断此黄金饰品的真假,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探究
内容
提出
假设
实验
探究
实验
现象
分析与解释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结论
鉴别黄金饰品的真假饰品是真的将黄金饰品浸入稀盐酸中
 
 

 
 
饰品是假的
(5)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组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该合金粉末与稀硫酸反应,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漏斗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正确读取量气管内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③该小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处理如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合金的质量/g稀硫酸的体积/mL生成氢气的体积/mL
第一次21544.4
第二次22044.4
第三次41544.4
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科学探究,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化学式,判断其读法;
(2)黄金的成分主要是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那么我们通过分析此题反应前是否存在金(Au)元素来判断能否制得黄金;根据“药金”的制取过程其主要含有的金属是锌和铜.
(3)考虑碳酸锌的加热分解;
(4)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既不能与酸反应,也不能与氧气反应,而铜锌合金的化学性质比它要活泼,根据它们的不同点进行鉴别.
(5)①根据出现液面差后,如装置严密,装置内的气压不变的情况回答;
②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可知应该调节两边液面相平再进行操作进行解答;
③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知道:铜、锌合金中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只有锌和稀硫酸反应,第二次和第一次所取的合金质量相同,第二次所用的稀硫酸比第一次多,而两次生成的气体质量相同,说明两次所取的合金中的锌都完全反应了,由此可以知道2g合金只能生成44.4mL氢气;第三次所取的合金是前两次的2倍,如果合金中的锌完全反应,应该产生88.8mL气体,而实际上产生的气体和前两次相同,说明第三次反应中合金过量,而稀硫酸反应完全,由此可以知道15ml稀硫酸只能产生44.4mL氢气,从而可以判断出稀硫酸和合金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锌的质量;从而计算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Cu2O的化学名称为氧化亚铜;
(2)因为黄金的主要成分是金,它是由金元素组成;那么要制取黄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一定要有金元素,但是上述材料“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木炭粉(C)混合”,不含有金元素,故不能制取.
(3)根据“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得到金光闪闪与黄金外观相似的药金”,则得到“药金”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
 高温 
.
 
ZnO+CO2↑,“药金”是 合金.
(4)由于金排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而铜、锌合金中锌排在了氢的前面,所以分别滴加稀盐酸,能冒泡的说明是黄铜,不冒气泡的是黄金;
(5)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漏斗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读取量气管内最终液面刻度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量气管高度,使左右液面相平,否则管中的液柱能产生压强,对管中的气体进行压缩或拉伸,影响气体的体积测定,因而正确读取量气管内液面的初始、最终读数前都需进行的操作是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③比较三组数据可以知道,2g合金只能生成44.4mL氢气,而由第三次可知生成44.4mL氢气只消耗15ml稀硫酸,所以2g合金中的锌和15ml稀硫酸可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4.4mL,即第一次合金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氢气的质量为:44.4mL÷1000mL/L×0.09g/L=0.004g.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004g
65
2
=
x
0.004g
,解得x=0.13g
2g-0.13g
2g
×100%=93.5%
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93.5%.
故答案为:
(1)氧化亚铜;
(2)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不变,反应物中没有金元素,所有得不到金(或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3)ZnCO3
 高温 
.
 
ZnO+CO2↑;合金;
(4)有气泡产生;  Zn+2HCl═ZnCl2+H2↑;
(5)①不变;②调节两边液面相平;③93.5%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情况,能够利用该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也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所以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对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是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g,需要水的体积是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溶解硝酸钾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1234
所用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
加入KNO3的质量/g80100120140
所得溶液质量/g180200210 
(1)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1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实验2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实验3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
(2)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的质量是
 

(3)请你推测第4次实验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见金属的下列用途各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1)用铁锅炒菜:
 

(2)将铝拉成丝做电线:
 

(3)用铁做刀、矛等武器:
 

(4)用黄金做项链等:
 

(5)用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6)用钨制灯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
B、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
C、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
D、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B、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1)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3)“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以
 
(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
(4)不宜经常用钢丝球擦拭铝锅,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老师告诉他们,这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或碳酸钠.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做出猜想】(1)可能是
 
溶液;(2)可能是Na2CO3溶液;(3)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试验】
实验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I取样于试管中,向期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溶液变红色该结论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II另取样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产生大量的气泡该溶液中溶质为碳酸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知,同学们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开放置,发生变质,能产生与实验I和Ⅱ相同现象.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老师提示,不需另取样,只要在实验I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若观察到
 
现象,即可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  )
A、具有氧化性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吸附性
D、具有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