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 m g,则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A. 70% B. 72.7% C. 80% D. 84.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蓝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液氧、固态氧都为淡蓝色 B.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后溶液呈蓝色
C. 煤炉中煤层上方的火焰呈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泉州市2019届上学期初三年教学质量期末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亮氨酸(C6H13NO2)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由4种元素组成 B.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含有氧分子 D. 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市2019届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以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Ⅰ.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 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下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铜和________(填元素名称)。
Ⅱ.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打磨光亮,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一周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都使用了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日常生活中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市2019届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 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铁>铜
B. 铁合金中的含碳量:钢>生铁
C. 铁在不同溶液中的锈蚀程度:河水>海水
D. 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Fe3O4>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市2019届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题型:单选题
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下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吉安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切菜刀采用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野外生火时常“钻木取火”。“钻木取火”满足的燃烧的条件是____(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与氧气接触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电缆 B.电热壶 C.金属丝 D.金属乐器
(4)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由此得知钛合金具有的优良性能是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铁粉 B.红磷 C.氢气 D.氮气 E.氧气
(1)未来理想的燃料是_____;
(2)可用于制烟幕弹的是_____;
(3)食品包装中常用作双吸剂的是_____;
(4)可用于充填灯泡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