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悬浊液变澄清.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CaCl2,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NaCl(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CaCl2、NaCl、HCl(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2(填“1”或“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将废液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分析 【观察与讨论1】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和水;
【观察与讨论2】只有当稀盐酸足量时,碳酸钠溶液才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观察与讨论3】无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
无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如果物质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时,废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钠;
如果稀盐酸过量时,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钠和氯化氢;
如果稀盐酸不足,废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氯化钙和氯化钠;
【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废液中溶质的组合情况;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
【表达与交流】酸性溶液能够腐蚀下水道等.

解答 解:【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悬浊液变澄清.故答案为:悬浊液变澄清.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实验时还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继续加入稀盐酸.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2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故答案为:CaCl2;NaCl.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CaCl2、NaCl、HCl三种溶质;
故填:CaCl2、NaCl;CaCl2、NaCl、HCl.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
【结论与反思】(1)由以上分析可知,猜想2正确.故填:2.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黄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黄; 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若直接排放废液,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等;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将废液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故答案为:腐蚀下水道;将废液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答案:
【观察与讨论1】悬浊液变澄清;
【观察与讨论2】继续加入稀盐酸;
【观察与讨论3】CaCl2;NaCl.
【猜想与假设】CaCl2、NaCl;CaCl2、NaCl、HCl.
【结论与反思】
(1)2;
(2)黄; 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腐蚀下水道;将废液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沸腾:试管底部产生气泡,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B.胆矾研碎: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状固体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并加热: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产生黑色固体
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分子大,原子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某同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已破裂,请分析造成破裂的可能原因.(至少两点)
(1)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2)试管外壁还有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酒精灯,③集气瓶,④水槽.
(2)实验室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采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一端放入烧杯内的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C或D,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某同学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会引起什么后果水槽中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学校的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液体,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瓶是稀硫酸,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它们鉴别出来.(写出步骤、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B.牛奶C.食盐水D.牙膏或肥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某同学制取氢气检验其性质的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稀硫酸
B.
制备氢气
C.
收集氢气
D.
氢气还原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有100g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
D.蒸发掉50g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