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X、Y、Z、M、Q为生活中常见物质.Q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X为呼吸作用的产物,M为光合作用的产物,Z常温下为液体.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M属于有机物(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Q的化学式为O2
(3)若Y属于盐类物质,则X→Y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举1例).

分析 根据X、Y、Z、M、Q为生活中常见物质,Q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X为呼吸作用的产物,所以X是二氧化碳,M为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M是葡萄糖,Z常温下为液体,Z会转化成葡萄糖,所以Z是水,Q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水,所以Q是氧气,二氧化碳转化成的Y会转化成水,所以Y可以是碳酸盐、碳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X、Y、Z、M、Q为生活中常见物质,Q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X为呼吸作用的产物,所以X是二氧化碳,M为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M是葡萄糖,Z常温下为液体,Z会转化成葡萄糖,所以Z是水,Q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水,所以Q是氧气,二氧化碳转化成的Y会转化成水,所以Y可以是碳酸盐、碳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M是葡萄糖,属于有机物;
(2)Q的化学式为:O2
(3)若Y属于盐类物质,X→Y可能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有机物;
(2)O2
(3)CO2+Ca(OH)2=CaCO3↓+H2O.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C.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 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用途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图乙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铝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D.(填字母序号)
(2)氮化铝(AIN)是一种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氮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氮化铝遇水缓慢反应产生一种白色胶状物质氢氧化铝和氨气(NH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N+3H2O=Al(OH)3↓+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B的成分是Cu(填化学式,下同);a、b、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过滤;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CuSO4,可能含有的物质是NaCl;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
B.
固体的取用
C.
点燃酒精灯
D.
测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固定装置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a锥形瓶.
(2)B图的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若用E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其中Ⅰ瓶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填名称),并将图E补充完整.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F图所示.打开止水夹,若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的是C(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4)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
说明:①装置Ⅰ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a.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取CO2.装置Ⅰ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装置Ⅰ的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请将图Ⅱ补充完整;若在Ⅱ中放入澄清石灰水,还可用于检验CO2
b.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干燥试纸无变化,湿润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钠元素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已知:过氧化钠(固体,化学式为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上述反应涉及的三种含钠化合物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开头(填“开头”、“中间”、“靠近尾部”或“结尾”)处.
(2)甲、乙、丙分别为上述三种含钠化合物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反应①的发生需要二氧化碳,且丙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0%.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为2Na2O2+2H2O=4NaOH+O2↑;反应③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以下是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

①若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上述实验后装置A中固体,加入足量水,有气泡产生,并得到无色溶液.同学们分析后得出溶液中成分.如何检验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简要写出实验步骤与现象)
(4)若将21.2g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产生CO2气体4.4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H2(填化学式),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
如图1所示,打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的更旺,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实验2:“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
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如图2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D长颈漏斗.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少量氧气,其简易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EG(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BDFA(填序号),药品是锌和稀硫酸.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1234567
“易燃空气”体积分数(%)9080705020105
空气体积分数(%)10203050809095
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弱的爆鸣声不燃烧
不爆鸣
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0%-70%.
②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燃烧也可能不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