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现有如图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A是
 
,B是
 
,E是
 

(2)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下同)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
 
,使用E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写出一条即可).为避免高锰酸钾粉末粘在试管壁上把高锰酸钾粉末放进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发现导管中出现紫红色,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4)在(3)中你所选用氧气收集方法的原因是
 
,若将一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5)若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据此选择所用仪器;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D导管,C导管是直的,不易操作,所以是用排水法收集,并据酒精灯的使用、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导管中出现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未放棉花,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4)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将一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能燃烧,可能是装置漏气,未收集到氧气;
(5)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铁架台、试管、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用试管作为反应容器,铁架台固定,不需加热,则不需酒精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还选用水槽、导管、集气瓶,直导管是用排空气法收集,弯导管是用排水法收集;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D导管,C导管是直的,不易操作,所以是用排水法收集,利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物质加热时要注意首先进行预热,试管外壁有水要先擦干净,熄灭要用灯帽盖灭;取用高锰酸钾的方法是:将高锰酸钾放于纸槽里,然后将试管倾斜,纸槽送于试管底部,将试管竖起,抽出纸槽;
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
  △  
.
 
K2MnO4+MnO2+O2↑,导管中出现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未放棉花,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4)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将一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能燃烧,可能是装置漏气,未收集到氧气;
(5)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1)铁架台;试管;酒精灯;
(2)ABCF(或ABDFG);
(3)ABDEFG;加热时要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合理均可);将高锰酸钾放于纸槽里,然后将试管倾斜,纸槽送于试管底部,将试管竖起,抽出纸槽;2KMnO4
  △  
.
 
K2MnO4+MnO2+O2↑;试管口未放棉花;
(4)氧气不易溶于水;装置漏气;
(5)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
点评:了解装置选取方法,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验满方法、反应原理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加热暗紫色固体E,可同时得到A和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将银白色金属D放在盛C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F,并放出热量.试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
A
 
B
 
C
 
D
 
 E
 
F
 
(写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
 

(2)由Fe3+和OH- 构成的氢氧化铁
 
. 
(3)2个氮分子
 

(4)空气中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最多的元素以及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
①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②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往上述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稀H2SO4;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pH<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
(2)方案三:①按图1进行实验操作,可观察到
 
(填现象).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同学们决定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来设计实验.此方案是否合理?为什么?
 

(5)方案三:同学们设计图2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2SO4溶液、
CuSO4溶液.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试剂名称,并用“适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
①如果把CuSO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一包NaCl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硫酸钠和氯化镁,可通过以下实验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请将正确合理的操作顺序填入横线上,并简要回答(1)~(3)题
(  )在溶液里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然后过滤
(  )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然后过滤.
(  )将混有杂质的NaCl完全溶解于水.
(  )在滤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至溶液的pH值等于7
(  )蒸发结晶
(  )在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
(1)为什么要加入稍过量的Na2CO3
 

(2)为什么要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的PH值等于7
 

(3)写出上述两步骤的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氢离子
 

氧离子
 
氯离子
 
钠离子
 
水分子
 
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与“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中X处的粒子示意图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
(2)配溶液过程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3)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4)配制时应选择
 
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5)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6)该同学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15%,可能的原因是
 

A.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把砝码放在左盘,且使用了游码
C.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D.把已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贮存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E.天平放平后,指针偏右就开始称氯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