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的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
②该装置不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③点燃甲处酒精喷灯,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减少,丁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甲处发生了化合反应
⑤点燃乙处酒精灯,可观察到乙处黑色粉末变红
⑥丁装置只用于检验乙处发生的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B
【解析】
①该实验中,丙装置作用是停止加热后,防止丁装置中的液体倒吸入玻璃管中,而非收集二氧化碳,故错误;
②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已经对尾气进行了处理,故正确;
③点燃甲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因此木炭粉减少,过量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
④甲处,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⑤在甲处,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乙处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所以,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正确;
⑥当CO进入丁装置时,会被该装置收集,不能排出。因此丁装置的作用为:检验CO2、尾气处理,防止CO逸出污染空气,故错误。
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 “” 都属于氧化物 B.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D. 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图,(“→”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转化),其中A是黑色固体,B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C与B的元素组成相同。
(1)A、B、C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B_____;C_____。
(2)A、B、C三种物质中共同含有的元素,在B物质中显的化合价为_____;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如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的图片。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
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 和CuSO4 溶液 BMg和MnSO4 溶液 CMn和FeSO4 溶液
①写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铜器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了铜渍。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层锈渍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
(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CO2、O2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共同作用而生成的。
(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刚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_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写试管字母编号)。
(解释与结论)(1)实验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对我省杜康酒的赞美。“酒越陈越香醇”是指酒在存放过程中可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C4H8O2),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8+16×2)g
B. 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 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未发生改变
D. 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_______。
(2)写出利用图二中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利用A装置制氧气,请写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用盛满水的D装置收集氧气,并测定气体的体积,应在____________(填“a”或“b”)端连接上一个量筒;若利用D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酒香不怕巷子深”,微观解释为___________。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④根据上图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 甲醇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4:1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b_____。
(2)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 , 判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鉴定瓶中气体为二氧化碳操作是_____。
(3)若用A装置制氧气,则所加药品是_____, 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