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了以下对比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②③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B.实验③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实验①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物质A是( )
A. 浓氨水 B. 浓盐酸 C. 石灰水 D. 双氧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它受热后生成碳酸钠、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江西的母亲河----赣江风景秀丽,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江西人的责任.
(1)江西某中学初三学生在赣江对江水进行取样,鉴别其为硬水或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水壶内胆壁上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醋酸溶解除去.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 + Mg(OH)2 ==== (CH3COO)2Mg + 2H2O,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A. 取一定量的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支草中含有的黄酮素(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化合物
B.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 由27个原子构成
D. 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电石遇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极易引发火灾。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电石的这一化学性质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化学式为CaC2,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②乙炔(C2H2)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的观点分析。
(1)电石(CaC2)与水(H2O)反应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氧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炔中的一种。经分析,不可能是_____,原因是_____。
(2)电石与水反应还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该物质可能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中的一种。经分析,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____,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适量电石与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经验纯后点燃 | 气体燃烧,火焰为黄色,伴有大量黑色浓烟 | 该气体是乙炔,不是氮气或一氧化碳或甲烷,因为_____ |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 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振荡 | 固体溶解;未观察到_____ | 生成的固体物质是氧化钙,不是碳酸钙。 |
(交流反思)电石遇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