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核电荷数决定元数种类
C.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不显电性

分析 A、根据原子中质子、中子的质量较大,核外电子质量很小考虑;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C、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数;D、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解答 解:A、根据原子中质子、中子的质量较大,核外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说法正确;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B说法正确;
C、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数,故C说法错误;
D、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D说法正确.
故选AB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中各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2O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Cu;②只有Fe2O3;③是Cu、Fe2O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2FeCl3+Cu═2FeCl2+CuCl2
Fe2O3与稀盐酸发生的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乙 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如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Ⅰ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Ⅱ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g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g
【交流讨论】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2)应该选择Ⅰ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③ 组(填序号).
(3)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如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氧气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B.钢铁生锈C.植物光合作用D.轮胎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b(填序号),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a.逐渐增大并≥7     b.逐渐减小并≤7     c.始终不变并等于7
方案二: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某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红色墨水向右移动.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气体体积膨胀;
②稀盐酸进入烧瓶占据了一定体积.
方案三: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再滴加稀盐酸,若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2),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提出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讨论分析】
(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变质,就不可能出现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的现象.
(2)经过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能够证明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为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实验设计】
(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现象结论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排出水中的氧气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隔绝空气
(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1: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溶液褪色与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方案2:将滴有酚酞且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知识拓展】
(5)若将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B.
A.10%    B.15%    C.20%     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
C.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我国盛产的香料八角中存在草莽酸(C7H19O5),由它合成的达菲(C16H31O8N2P)是抗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莽酸由三种元素组成B.草莽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3
C.用草莽酸合成达菲要含氮的物质D.由草莽酸合成达菲是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该选择20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2005年3月29日,在京沪高速公路上,一辆载有氯气的槽罐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氯气泄漏,造成附近居民一些死亡.氯气是①一种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能与水和金属反应;④也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用序号回答以下问题,属氯气物理性质的有①②;属氯气化学性质的有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