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家用燃料的发展历程如图所示,括号内的物质是该燃料的主要成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D(填字母).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丙烷水合物
D.等质量的甲烷和丙烷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
(2)煤燃烧时排放出SO2等污染物,可能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 pH<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将煤燃烧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塔,用石灰水吸收其中的SO2,石灰水需要“喷淋”的目的是增大(填“增大”或“减小”)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充分吸收SO2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有毒的CO、NO转化为无毒的CO2、N2,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C、N(填元素符号).
(4)2016年年初,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欧拉教授率领团队,首次采用基于金属钌的催化剂,将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甲醇燃料,转化率高达79%.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3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H3OH+H2O.
(5)乙醇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如果92g乙醇完全燃烧,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根据煤的成分以及燃烧产物解释.
(2)根据题意,产生的SO2用石灰水淋洗,外加氧气的作用,使之充分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由题意: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解答;
(5)根据乙醇的质量利用反应的方程式求出氧气的质量.

解答 解:(1)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故正确;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故正确;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故错误;
D、甲烷的分子式为CH4,丙烷的分子式为C3H8,碳元素含量不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2)SO2的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其pH<5.6;将煤燃烧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塔,用石灰水吸收其中的SO2,石灰水需要“喷淋”的目的是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充分吸收SO2
(3)依据方程式2NO2+4CO$\frac{\underline{\;催化剂\;}}{\;}$N2+4CO2可以看出氮元素由+4价变成了0价,碳元素由+2价变成了+4价;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C、N元素;
(4):由题意“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则可知X中含有2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故可推测其中X的化学式为H2O.
(5)设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C2H5OH+3O2 $\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
46     96
92g    x
$\frac{46}{92g}=\frac{96}{x}$
答案:
(1)CD;     
(2)<;增大;    
(3)C、N;    
(4)H2O
(5)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192g.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合价的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此题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依据化学原理结合所要分析的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CO2B.Na2CO3C.H2SO4D.Mg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将一小块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 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切开的苹果“生锈”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 (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2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水中能够溶解少量的氧气.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
A.NaOH和NH4NO3B.CuSO4和Na2CO3C.CaO和Ca(OH)2D.Mg(OH)2和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复合材料:玻璃钢、钢筋混凝土B.碱:烧碱、纯碱
C.盐:氯化钾、氯化氢D.合金:金、青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C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
A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B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通过Na2CO3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鉴别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H42SO4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图1所示,在室温情况下,烧杯中盛放的是甲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盛放的是乙物质的溶液,试管②中盛放的是丙物质的溶液.当温度由室温升到80℃时,发现烧杯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而试管①中乙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丙物质析出.请你据此现象填空:

(1)室温时,试管②(选填“烧杯”、“试管①”或“试管②”)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b(选填“a”、“b”或“c”下同).
(3)若乙物质的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可采取的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t3℃时a、b、c表示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用a、b、c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结合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你选择上述B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反应不需要加热
(3)若将装置A和D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其中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的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若选择F装置收集氧气,e端排出的物质主要是水.
(4)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如图2是ad(填编号).用所选装置制备二氧化碳,能用于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能使反应暂时停止的实验操作是关闭弹簧夹.实验不适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