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车汲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5、做化学实验时,实验台上的药品应分类有序地摆放.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实验台上摆放了下列药品,其中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见下图).

(1)欲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药品中的
⑥⑧
进行实验(选填序号);
(2)上述有些药品若敞口放置很容易变质.试举一例,说明变质的原因
Ca(OH)2溶液易吸收CO2而变质

(3)同学们欲探究标签破损的药品的成分.
分析思考:根据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该药品可能是
BC

A.酸       B.碱      C.盐       D.单质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 ②可能是Na2CO3溶液 ③还可能是
Na2SO4
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
Ⅰ.小明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样品溶液滴至经过润湿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溶液显碱性.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C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错误
C.方法错误,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D.方法错误,结果偏大,但结论正确
Ⅱ.根据以上结果,小明认为原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但小俊认为小明的判断错误.你赞同
小俊
的观点,理由是
Na2CO3溶液也显碱性

Ⅲ.小强选用图中的试剂
HCl溶液和Ca(OH)2溶液
,在小明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它是Na2CO3溶液.请你补全小强的实验报告.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结论
HCl溶液和Ca(OH)2溶液
在样品中加入盐酸时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原试剂是Na2CO3溶液.
反思与评价:小伟对小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试剂还可能是
NaHCO3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6?山东)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迅速增长的巨大的物质和能源需求与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要维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从化学的角度看,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我们通过应用和控制化学变化,研究重要元素(如H、C、O、S、Cl,、P…)的循环利用模式,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和重复利用.
材料1:右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
材料2:
下表是目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及相对值.
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
及相对值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
及相对值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10 光合作用110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5 二氧化碳的溶解和生成石灰石2
材料3: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它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实现碳元素的循环.其中“”表示参与反应的物质,“”表示物质发生的变化,“”表示在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虚线框内表示理想的碳元素循环体系.

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利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1中,通过化学变化,人们利用氢元素循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
化学
化学
能转化为
能.请写出实现这种转化所依据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光     
.
催化剂
2H2↑+O2
2H2O
     光     
.
催化剂
2H2↑+O2
2H2+O2
 点燃 
.
 
2H2O
2H2+O2
 点燃 
.
 
2H2O

(2)从材料3和2中可以看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目是为了获取能量,但同时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据材料2和3提供的信息,在材料3循环体系中,要保障能量的供给,同时要维持该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从物质变化的角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三种不同的措施即可)
一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一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促进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发酵转化为生物燃料
促进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发酵转化为生物燃料

(3)根据材料3,试分别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消耗二氧化碳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变化.
6nCO2+5nH20
     光     
.
叶绿素
(C6H10O5n+6nO2
6nCO2+5nH20
     光     
.
叶绿素
(C6H10O5n+6nO2
CH4+2O2
 点燃 
.
 
CO2+2H2O
CH4+2O2
 点燃 
.
 
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做化学实验时,实验台上的药品应分类有序地摆放.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实验台上摆放了下列药品,①盐酸,②硫酸,③氢氧化钾,④氢氧化钙,⑤硝酸银,⑥
碳酸钠或氯化钠或硫酸钠
碳酸钠或氯化钠或硫酸钠
  ⑦镁带 ⑧铜,其中横线空白处的试剂瓶的标签破损(如图所示)
(1)欲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药品中的
进行实验(选填序号);
(2)上述有些药品若敞口放置很容易变质.试举一例,说明变质的原因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们欲探究标签破损的药品的成分.
[分析思考]根据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该药品可能是
C
C

A.酸  B.碱  C.盐  D.单质
[作出猜想]A:可能是Na2CO3溶液
          B:还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Ⅰ.小明想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不能使用下列物质中的
C
C

A.石蕊溶液  B.PH试纸   C.酚酞溶液
Ⅱ.小明测得该溶液的PH值大于7.小强选用所摆放的试剂,在小明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它是Na2CO3溶液.请你补全小强的实验报告.
选用试剂(填入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
产生大量 气泡 原试剂是Na2CO3溶液
[反思与评价]小伟对小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试剂还可能是
NaHCO3
NaHCO3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这为我市发展建材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市某校九年级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采集了当地一座山上的石灰石样品,并通过实验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取100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酸或水反应)放入烧杯中并加入3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足量的石灰水吸收,同时测量3分钟内烧杯内增重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时间/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质量/g 0 15 25 30 33 33 3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轴,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纵轴,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2)从表中可以看出,100g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33
33
g.
(3)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镇江一模)工业上的常说“三酸两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桌面上的五个试剂瓶内(如图)分别装有属于工业上“三酸两碱”中的“三种浓酸”和“两碱固体”.

(1)小袁同学没有利用任何试剂就鉴定出了C、D、E三瓶中的三种浓酸.他的做法是:①直接观察试剂瓶颜色,棕色试剂瓶E内的是
浓硝酸
浓硝酸
(填名称);②分别打开C、D瓶的瓶塞,观察到
C瓶口产生白雾
C瓶口产生白雾
,说明C瓶内的是浓盐酸,则D瓶内的是浓硫酸.
(2)小白同学在查阅A、B瓶内的“两碱”的制备方法时,根据收集的信息,绘制了如下一个框图.
注:整个框图中每个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已全部给出.
根据框图,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瓶内的物质:
NaOH
NaOH

小袁同学认为工业生产中原料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所以A瓶内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杂质.请你帮助他设计出检验该杂质的实验方案(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取适量溶液滴加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氯化钠
取适量溶液滴加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氯化钠

(3)小军对A瓶放置一段时间后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成分的确定作出以下的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做出②③猜想的依据是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A.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肯定猜想
(填序号)是错误的.B.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于是认为猜想3成立,请提出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错误,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错误,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C.为探究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沉淀B的化学式为
CaCO3
CaCO3
.你若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有问题,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改进的方法是
将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
将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

(4)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白色固体,这种物质在与水或二氧化碳作用时可得到上述的“两碱”,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a.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
a:
与氧气充分接触
与氧气充分接触
、b
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呢?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能和CO2发生化学反应.
            2、在常温下Na2O2能和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
            3、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一定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管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候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C装置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检验水蒸气是否被浓硫酸吸干净
检验水蒸气是否被浓硫酸吸干净

            ②D装置的烧杯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
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

(5)现要对放置一段时间的B瓶中的固体物质进行成分的定量测定:电子天平共同作了以下测定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   量   项   目 称   量  时 间 质量(g)
试样 1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3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24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248.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8.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出图2B瓶中纯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有二氧化碳残留在装置内,使质量差变小,使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有二氧化碳残留在装置内,使质量差变小,使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