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及产物检验的实验。实验步骤如图:
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基础上,按图示在各装置中添加药品;
步骤2:缓慢推注射器活塞,利用甲酸(一种无色溶液,溶质为 HCOOH)与浓硫酸在80℃水浴的条件下制备一氧化碳(反应原理:HCOOHCO↑+H2O);
步骤3: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后再点燃酒精灯,当W型管右侧弯管处的氧化铁全部变为黑色时,继续加热2分钟后熄灭酒精灯;
步骤4:撤去酒精灯和盛热水的烧杯,用磁铁吸引黑色物质至W型管左侧弯管处进行固体产物的检验。
(1)进行气密性检査时,可在万用瓶中盛适量水,然后推注射器活塞,当观察到_____(填写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点燃酒精灯前,需要“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的原因是_____。
(3)步骤3后,W型管左侧弯管处为反应后得到的稀硫酸,若固体产物全部是铁,步骤4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答案】万用瓶中的水进入导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排尽W型管内的空气,防止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发生爆炸 有气泡产生,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解析】
(1)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3)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1)检验装置气密性,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所以当观察到万用瓶中的水进入导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酒精灯前,需要“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的原因是:排尽W型管内的空气,防止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发生爆炸;
(3)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步骤4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故答案为:(1)万用瓶中的水进入导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排尽W型管内的空气,防止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发生爆炸;
(3)有气泡产生,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阻抗传染性疫情,必须依靠科学知识和措施。
(1)使用体积分数为75%医用酒精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最佳。因酒精(C2H5OH)易燃,使用时应小心。酒精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环境消毒使用“84消毒液”,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腐蚀性,必须稀释才可使用,应注意_____。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3)空气和地面消毒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C2H4O3)溶液。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某学校要配制0.5%的过氧乙酸消毒溶液200kg,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kg。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课上,勇往直前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水的组成”的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水是一种元素吗?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装置(如图1)进行了实验:
(收集证据)(1)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①________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②_______。切断电源,打开b管顶端的活塞,在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会观察到③_________。
(讨论分析)实验时,老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2)_________。
(得出结论)(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
通过此结论还能从宏观角度解释,水之所以属于氧化物,是因为②____。
(拓展延伸)(4)同学们又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a.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b.旧版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c.给含有氯化钠的水通电,会发生如下反应:
氯化钠+水氢氧化钠+氢气+氯气。
请你分析思考:和图2的装置相比,现行教材(图1)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 (任意写一点)。进行实验时,②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氢氧化钠换为氯化钠。
(总结交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对比,归纳两条在改进实验时需考虑的因素(5)①________、②________。
同学们不但成功探究了水的组成,得出正确结论,还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更多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表示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
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 温度/℃ | 水的质量/克 |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
① | 10 | 100 | 40 | 120.9 |
② | 60 | 100 | 40 | 140 |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D分别为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2)硒(Se)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相同。
(3)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E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微结合”——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如图表示氯和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图1中溴原子(Br)的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和溴的单质具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宏观角度看,图2中三种物质组成中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构成三种物质的微粒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Ⅲ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甲烷为反应物可实现转化关系的罗马数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填空:
①二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
②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__________
③常用于体温计中的液态金属_______
④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碱________
⑤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污染物_________
⑥沼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氧气、酸、CuSO4溶液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资料中发现,铁和Fe2O3在高温条件下竟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
铁和Fe2O3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FeO、Fe2O3、Fe3O4中,Fe2O3是红棕色,其余是黑色;FeO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Fe2O3;Fe3O4有磁性。②二氧化碳可用作该反应的保护气。③铁的氧化物都能与酸溶液反应。
(猜想与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猜想铁和Fe2O3反应的产物:
①有FeO;②只有Fe3O4;③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按下图装好药品(铁粉过量),连好仪器(装入药品前已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轻推注射器活塞通入二氧化碳,估计玻璃管里空气________,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3)点燃酒精喷灯加热药品,等到固体粉末全部变黑,再熄灭酒精喷灯。
(4)当长柄V形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检验黑色粉末成分。检验过程如下(请填写表格中的空白):
检验操作及现象 | 检验结果 | |
a | 黑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不变化 | 黑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 |
b | 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能完全被吸引 | 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铁和_______ |
c | 取少量的黑色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溶液,出现红色固体,充分反应后仍残留少许黑色粉末 | 确认猜想_______正确 |
(探究结论)
铁和Fe2O3能发生化合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本实验中的保护气,既能用二氧化碳气体,也能用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