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b的名称是a、
 
;b
 

(2)实验室若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检查装置A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
 
,若观察到
 
现象,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应从如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6)小明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氨气除了具有上述性质外,还会对人体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他对收集装置作了改进,则改进后的收集装置是
 
(从如图中选填数字序号)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加热固体来选择合适的装置,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
(3)检查装置气密性形成一个密闭系统进行检验;
(4)根据实验室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属于固液常温型.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用一根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5)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氨气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6)收集氨气则要考虑氨气的溶解性和密度,同时考虑防止污染问题.
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是a酒精灯;b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选择A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
 
K2MnO4+MnO2+O2↑;
(3)检验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的目的是给试管受热,使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因此达到此目的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用热毛巾捂住试管把导管放入水中,若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因此选B;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因此选C;验满时要注意把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5)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制取氨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6)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主要对动物和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所以收集氨气只能用项下排空气法,而且要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为防止倒吸,可以用一个倒扣的漏斗增大吸收面积.
答案:
(1)a酒精灯;b集气瓶
(2)A   2KMnO4
  △  
.
 
K2MnO4+MnO2+O2↑;
(3)热毛巾捂住试管   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4)BC    把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5)A  D
(6)④
点评:本题考查检验气体的方法、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图组装一套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用字母表示),验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都可以用到的发生装置是
 
(用字母表示),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和氢气,在制取这两种气体的过程中,有两项主要的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即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4年5月中旬一场暴雨过后,某城镇边的一条河中惊现红色河水,被称为“红色多瑙河”,原来是某印染厂将积存的印染废水趁大雨倒入河水中,造成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的后果是
 
(答一点即可);
(2)为防治水污染,工业上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三个银原子
 

(2)两个硝酸根离子
 

(3)氧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防止碘缺乏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食盐“加碘”.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
(1)“加碘食盐”为人体补充的是
 
(填“碘元素”或“碘单质”)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若一个人一天从食盐中摄入的碘酸钾的质量为25.4mg,则进入人体的是碘元素是多少mg?(计算结果保留到0.1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表示:
(1)四氧化三铁
 
;2个钠原子
 
;3个氧离子
 
;氮元素
 

(2)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
 

(3)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写:
(1)2个氮原子
 
   
(2)氢氧根离子
 

(3)碳酸钠
 
       
(4)标出硫化钾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雏形,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如图中11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如图中17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图中
 
号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4)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横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
 
,同一纵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质子数为16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
 
(写出离子符号);
(2)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图中每一横行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
 

(5)每一纵行的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的排布特点是
 
,由此推测它们的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相似”),此问题的解决启示我们应该树立
 
的基本化学观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