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示意图,请回答:
(1)以上四种粒子A和C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序号)
(3)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4)B和C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铜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粉末11.2g放入烧杯中,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氧化铜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8g(不考虑过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
(1)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求稀硫酸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
B. 20 ℃时,将30 g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 g
C. 分别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溶液中析出的固体质量最大
D. 分别将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晒盐工业流程中,得到的粗盐常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④操作a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步骤⑥中操作b的名称是: 。
(3)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则所制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湖北恩施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取得重大突破”被评为2016年度湖北十大科技事件之一。其原理是将传统汽车改装为醇氢汽车,安装甲醇(CH4O)裂解器。据查甲醇与水蒸气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1升甲醇可替代1升汽油,有利于减少雾霾。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甲醇属于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由甲醇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4 g甲醇完全反应可制得氢气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观察到了下列奇特的燃烧现象。
(1)点燃用白酒(含酒精56%)浸透过的手帕,“手帕”迅速燃烧起来,过一会儿,火熄灭了,但手帕却安然无恙,“烧不坏的手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带火星的木条轻轻地接触纸上用毛笔蘸取饱和硝酸钾溶液写下的“火”字(已晾干),立即有火花出现,并缓慢地沿着字的笔迹蔓延,最后,在纸上呈现出用毛笔所写的“火”字,“火龙生字”的原因是__________。(提示:硝酸钾在受热条件下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要求 | 第一方案 | 第二方案 |
A | 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 点燃,闻燃烧的气味 | 观察颜色 |
B | 区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肥皂液 | 滴加盐酸,看气泡 |
C | 区别固体火碱和纯碱 | 加盐酸 | 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底 |
D | 区分氧气和空气 | 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 | 用石灰水,再用燃着的木条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①呈碱性,②呈_____________,③呈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无色酚酞溶液液呈_______色; | 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大量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 |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 溶液呈__________; |
【继续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 溶液呈_____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溶液呈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