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G、H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H是制碳酸饮料的气体,C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右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请回答:
(1)固体D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无色气体G的名称______, X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④、⑤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④_____;⑤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Fe2O3 氢气 CuSO4、H2SO4 CuO+H2SO4=CuSO4+H2O 2CuO+O2 2CuO 6CO2+6H2OC6H12O6+6O2 Fe+CuSO4=FeSO4+Cu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H是制碳酸饮料的气体,H是二氧化碳;C...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邯郸、张家口、石家庄长安区、桥西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理综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甲所示(短线表示反应关系,箭头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C、D均为氧化物且C、D组成元素相同;E的水溶液为蓝色;A、B、F的相关信息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转化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反应。
(3)请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能实现转化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分解反应 冶炼金属等 CuO+H2SO4=CuSO4+H2O(合理即可) 【解析】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C、D均为氧化物且C、D组成元素相同;E的水溶液为蓝色,E是可溶性铜盐,B是黑色固体并能转化成E,所以B是氧化铜,F是单质铜;由图乙可知A是黑色单质碳,C、D均为氧化物且C、D组成元素相同,且D能转化成铜,所以D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成立;(1)物质C是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分校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多次实验后,发现每次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在量筒内加入100mL水,③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mL,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⑤燃烧结束,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0mL。试回答:
⑴ 若小明用图甲进行实验,写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⑶ 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
⑷ 小强同学按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用压强传感器实时地传回集气瓶内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 p0是因为红磷比木炭消耗的氧气多。
d.由图三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双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导管口冒气泡,松手,导管中上升了一段液注,说明气密性好。 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造成实验误差。 16% b 【解析】(1)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时,可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分校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称取氯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分校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元素中肯定不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的是( )
A. Zn B. Cu C. I D. Ca
D 【解析】人体中钙元素含量比较高,肯定不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的是D. C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中微量元素。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aO (CaCO3) | —— | 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 |
B | CO2气体(HCl) | 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 洗气、干燥 |
C | NaOH固体(BaSO4) | 足量的水 | 溶解、过滤、蒸发 |
D | NaCl固体(MgCl2) | 过量NaOH溶液 | 过滤、蒸发 |
A. A B. B C. C D. D
AC 【解析】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到质量不再减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氢氧化钠易溶于水,BaSO4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正确;D、Mg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塞,可看到大量白烟
B.在面包上滴加加碘食盐水,呈蓝色
C.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的羽毛气味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 【解析】 试题解析∶A.大量白雾,B.无现象,不会呈蓝色,D.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故A,B,D均错误。C.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的羽毛气味,故C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中子
C.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 【解析】A、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34,而不是中子数为34,故选项说法错误;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34=2+8+18+x,x=6;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三)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
A.+2 B.+1 C.0 D.﹣1
A 【解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氯气属单质,故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Na元素为+1价,故Cl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 。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