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美酒飘香B.鸡蛋变臭C.切割玻璃D.滴水成冰

分析 化学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而和物理变化没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在判断一种变化过程是何种变化时,只有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美酒飘香是构成酒精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A错;
B、鸡蛋变臭有具有臭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切割玻璃只是将玻璃分开,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 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现有一瓶无瓶盖的NaOH溶液.为确定其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了以下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猜想二: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三: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Na2CO3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
第1组溶液变红,则猜想一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
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第2组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Na2CO3+CaCl2═2NaCl+CaCO3↓,
则猜想一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
案还不能确定猜想二还是猜想三成立.
第3组滤液变红,则猜想三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第2组实验结束后,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
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若甲中充入的气体是CO2,则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任写一个)
(2)若乙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铁.(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相一致的是(  )
A.纯碱--NaOHB.生石灰--CaOC.水银--AgD.石灰水--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检验硬化的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1)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请将实验步骤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结论
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
充分混合后静置,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该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
【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表示)的质量分数:
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
(2)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收集排出的水,从而确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3)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克/升,通过计算,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为25%.
(4)上述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稀盐酸进入烧瓶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体积偏大(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甲烷与水蒸气经高温催化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以下简称“合成气”)中含有生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同时检验“合成气”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甲烷和水蒸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知,氧化铁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水;氧化铁与甲烷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二氧化碳和水.

(1)请写出甲烷与水蒸气在高温催化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3H2+CO.
(2)实验开始前要先通一会“合成气”,然后再点燃B处的酒精喷灯,目的是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高温时引起爆炸.
(3)装置C和D的连接顺序颠倒,会影响实验操作,原因是不能准确地测出生成水的质量.
(4)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A、C、D的质量均增加,其中装置C增加了3.6g,装置D增加了3.3g.假设加热时“合成气”在装置B中反应完全,则可推断出该“合成气”的组成物质为CO、H2O、CH4、H2(写化学式).
(5)装置A与E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除去水蒸气、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B.维生素D2中含有73个原子
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D.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如图1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①铁丝燃烧生成Fe3O4的过程中放出(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与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O.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①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b.(填字母)
a.原子核   b.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②图乙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图.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硫酸钡沉淀.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①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闭冷水短.这是因为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c(填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为利用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木炭粉制备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的生产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X的名称是溶解
B.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
C.气体A可能是混合物
D.向黄铜中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A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B~E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铝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4;
(2)上图中B、C、D、E四种粒子属于三种元素;其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E(填字母);
(3)D粒子的化学符号是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