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为鱼提供氧气.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课外兴趣小组决定对这一问题中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猜想】另一生成物为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取适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液体成
 
色,则猜想成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测定久置过氧化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产生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两种杂质.
【测定方案】
①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合格;
②称量2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混合,完全反应后全部倒入如图的烧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用;
③将量气管液面调节到“0”刻度,并使量气管内液面与油层相平,打开止水夹和分液漏斗活塞;
④反应结束后,再次调节量气管内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读出气体体积;
⑤查得CO2的密度,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图中油层的作用为
 

油层上方留有空气,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2)中和反应明显放出热量,滴加稀盐酸后,发生装置里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反应的发生可能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3)步骤②中将样品和水混合的目的是
 
,步骤④中再次调节量气管内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的方法
 

(4)反应结束后,测得量气管读数为2240mL,根据该条件下CO2的密度得知生成CO2的质量为4.4g,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配平即可;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图中油层的作用为隔绝水和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油层上方留有空气,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中和反应明显放出热量,使得气体体积膨胀,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步骤②中将样品和水混合的目的是:除去Ca02,防止在烧瓶中产生氧气;步骤④中再次调节量气管内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的方法是:上下移动量气管,至量气管内的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解:Ⅰ.【进行实验】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红;2Ca02+2H2O=2Ca(OH)2+O2↑;
Ⅱ.定量探究:(1)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图中油层的作用为隔绝水和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油层上方留有空气,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答案为:隔绝水和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不受影响;
(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中和反应明显放出热量,使得气体体积膨胀,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故答案为:Ca(OH)2+2HCl=CaCl2+2H2O;偏大;
(3)步骤②中将样品和水混合的目的是:除去Ca02,防止在烧瓶中产生氧气;步骤④中再次调节量气管内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的方法是:上下移动量气管,至量气管内的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故答案为:除去Ca02,防止在烧瓶中产生氧气;上下移动量气管,至量气管内的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
(4)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100
44
=
x
4.4g
   x=1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g
20g
×100%
=50%;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故答案为:50%;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干冰 B.酒精 C.硫酸 D.活性炭 E.石灰石F.维生素C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工业上用于金属除锈的
 

(3)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物质
 

(4)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5)医疗上常用的消毒剂
 
; 
(6)用于制造水泥、玻璃的矿石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水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1)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中都含有氯元素,如图是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
C.该元素的原子形成阴离子后,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2)根据生活经验,汗水含有的某物质有咸味,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粒子符号).
(3)碳酸氢钠在焙制糕点和炸油条时常用作发泡剂,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
 

(4)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Ⅱ)取少量(Ⅰ)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
(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①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②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5)食用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取某食用纯碱样品2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6.6g气体.试计算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析.(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围绕“燃烧条件”这一主题开展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实验内容】
①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②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两种物质都能燃烧.
③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别放在一片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
(1)进行实验①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蘸水的棉花球也会燃烧起来,其原因是
 

(2)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为了证明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这两个对比实验说明,燃烧
 

【反思与应用】
(4)2013年9月辽宁抚顺某化工厂在物料罐检修时发生起火并引发爆炸.救援时,明火熄灭后,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继续对物料罐喷水,其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中容器D是一种特制的瓷筒,它的壁只可以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D和E中都充满空气.
(1)A中盛有滴加石蕊溶液的水,通过B管向持续通入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A中盛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通过C管向A中通入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A瓶液体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再用注射器向A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后A中液体的溶质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入列.这对于我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辽宁号”实物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写一种即可).
(2)航母外壳使用的是特种钢.特种钢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特种钢在海水中特别耐腐蚀.请你写出生活中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初中常见几种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虚线两边的物质可以转化或相互反应,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请根据以下每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回答.
(1)若A能依次转化为D,A为标准状态下密度最小的气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A的化学式为
 
,C的化学式为
 

(2)若从A到D,相邻物质间可以互相反应,且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溶于水会放热,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判断B和C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加入的试剂是
 

(3)若D能依次转化为A,D由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2:2,则B的化学式为
 
,D→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起重要作用.

(1)溶解了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属于硬水.硬水对生产、生活都有不良影响.生活中,一般可用
 
的方法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2)我国研制出比漂白粉更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制取ClO2的反应为:
X+2NaClO2═2ClO2+2NaCl,则X的化学式为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写出一个有水参加的化合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请根据如图示回答问题: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如图所示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
 

②由实验2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③图1曲线上P点的含义是
 

④图1中a物质溶解度小于b物质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⑤图2所示,试管1、2中分别盛有20℃时等质量的a、b物质饱和溶液,底部有等质量的a、b固体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冰块,一段时间后,试管1底部的a物质固体将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试管2中b物质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