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1L黄豆和1L芝麻混合,体积小于2L,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镁与水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分成两等份;
步骤2:将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冷水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
步骤3:将另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热水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①酚酞试液与碱性物质如NaOH、Mg(OH)2等作用变红;
②活泼金属(如Na)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金属越活泼,生成的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原因是 ;
(2)同学就向步骤3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镁条的表面有明显的红色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的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是 ;
(4)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红色金属析出.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NaOH、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该固体粉末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1)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
(2)若现象X为“沉淀不溶解”或“沉淀部分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若现象X为“沉淀全部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
(3)实验步骤①和③都有相同的实验操作,该操作名称为 .
(4)写出实验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
(5)简单修改上述实验方案,可取消第④步实验,修改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
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
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 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 操作或现象 | 分子的特性 |
A | 给篮球充气 | 分子间有间隙 |
B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是有质量的 |
C |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 分子是运动的 |
D | 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纸制食品袋。同学们经查阅资料得知,纸袋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于是他们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E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为分别吸收纸袋充分燃烧的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 ) →( ) →( ) →(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4)将实验装置正确连接之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16.2g纸袋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假定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装置 | 实验前装置的质量 | 实验后装置的质量 |
B | 200.0g | 200.0g |
C | 210.0g | 234.2g |
D | 220.0g | 229.0g |
E | 210.0g | 212.2g |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推断得出,纸袋样品中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其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