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8?扬州)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该反应共涉及到种元素种分子,其中属于单质的为(填化学式).
【答案】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2个化合物的分子、反应后1个化合物分子和3个单质分子,反应前后的6个分子中共含有3种原子、4种分子,生成的单质分子应为H2分子.
解答:解:由微观图,反应前两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反应后的四个分子中,其中三个分子都是由2个相同的原子构成的同种单质的分子,另一个分子为2个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根据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分子,判断该反应中共涉及四种分子;根据不同球代表不同种原子,四种分子中共含三种原子,由同种原子总称为元素,则该反应共涉及三种元素;根据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生成的单质应为氢气,其化学式为H2
故答案为:3;4;H2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扬州)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该反应共涉及到
3
3
种元素
4
4
种分子,其中属于单质的为
H2
H2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扬州)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下面是在18℃、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方案回答有关问题(不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实验1:Ⅰ、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50s记录一次温度,得图1中曲线a;
Ⅱ、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100份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1中曲线b;
Ⅲ、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1中曲线c.

(1)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变化是由
化学
化学
能转化为
能.
(2)观察图1,从中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镁的反应表面积
镁的反应表面积

实验2:将2.4g镁粉和质量为28g的铁粉混合,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不断搅拌.氯化钠用量不同时,温度变化
随氯化钠的量的增加而增大
随氯化钠的量的增加而增大
情况如图2所示.

(3)实验2中,当NaCl质量大于7.31g时,实验不再做的原因是
C
C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加入更多的NaCl会降低反应速率
C.已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会再有变化
D.需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水的温度
(4)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质量为3.65gNaCl,混合物的温度最高大约是
58~63℃之间
58~63℃之间

(5)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
A
A

A.2.4g镁粉、7.30g NaCl和28g铁粉    B.2.4g镁条、7.30g NaCl和28g 铁粉
C.2.4g镁粉、8.76g NaCl和28g铁粉    D.2.4g镁条、8.76g NaCl和28g铁粉
其理由是
镁粉比镁条能更快产生热量,配方A中已达到水的沸点,配方C中多余的NaCl造成原料浪费
镁粉比镁条能更快产生热量,配方A中已达到水的沸点,配方C中多余的NaCl造成原料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扬州)我国的瓷器举世闻名,普通陶瓷中含有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l
Al
,该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Al2O3
(并请标出其中铝元素化合价).普通玻璃中含有钠元素,含该元素碱的化学式为
NaOH
NaOH
,常温下其溶液pH
7(填“>”、“<”、“=”),若向其溶液中加水,则所得溶液pH
降低
降低
(填“升高”、“降低”、“不变”);陶瓷和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它们都属于
B
B
材料(填字母).
A、金属      B、无机非金属      C、合成      D、复合
材料的性质决定用途,从用途上也可找到其所具有的性质.实验室中的许多仪器都是用玻璃或陶瓷制成的.如试管选用普通玻璃,而蒸发皿选用普通陶瓷,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玻璃做的试管透明,实验时能够清楚的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玻璃做的试管透明,实验时能够清楚的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陶瓷做的蒸发皿耐高温
陶瓷做的蒸发皿耐高温
实验需要
实验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模拟试卷(4)(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8?扬州)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该反应共涉及到种元素种分子,其中属于单质的为(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