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将3克某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CO2和5.4克水.由此,可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中(  )
A.只含有C、H元素B.可能含有O元素C.一定含有O元素D.只含有C、O元素

分析 根据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其中C元素全部转变为二氧化碳、H元素全部转变成水的燃烧规律,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C、H元素质量和与可燃物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解答 解:8.8g二氧化碳中所含C元素的质量=8.8g×$\frac{12}{44}$×100%=2.4g;5.4g水中所含H元素的质量=5.4g×$\frac{2}{18}$×100%=0.6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所含C、H元素的质量和=2.4g+0.6g=3g,则3g可燃物中只含C、H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难度稍大,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出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BaCl2或Ba(NO32,沉淀ABaSO4,沉淀BAgCl.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Cl2和AgNO3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HNO3,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蒸发(填操作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BCD.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红磷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镑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闻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烧杯内蒸馏水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mL90.0mL63.6mL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20.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铁粉、炭粉、氧化钠和蒸馏水(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避免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要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几种常见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①液态氧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氧化镁⑥碳酸氢铵(NH4HCO3) ⑦高锰酸钾 ⑧水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②;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⑤⑧,属于单质的是①③.
(2)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试管b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3)如图2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回答:
该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产生的新微粒是氢分子、氧分子.
(4)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净化处理,请回答:
①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
②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③含氮的物质进入水中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是指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有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上述操作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化学知识能够使我们“趋利避害”,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减缓酸雨的危害
C.废旧电池深埋地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加速开采矿物,刺激经济快速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海水、湖水都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物
D.吸附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同学们对实验“煅烧石灰石”展开深入探究.
资料:石灰石中的杂质高温不分解且不与稀盐酸反应;石灰石分解: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生石灰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为证明高温条件下石灰石已分解,三位同学设计方案如下:
Ⅰ.甲同学按图一所示进行实验(煤气灯亦能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观察到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II.乙同学按图二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中没有任何明显现象,B中液体变红色,A实验的作用对照.
III.丙同学取一块质量为12g的石灰石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发现固体质量减轻2.2g,证明石灰石已分解.

IV.大家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请分析原因煤气灯的燃料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来源于石灰石的分解.
(2)为测定石灰石的纯度,丙同学将他刚才煅烧后的固体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又产生2.2g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中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结合丙同学2次实验的数据计算:丙所取的这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总质量是10 g.
(3)为了探究丙同学实验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先将固体杂质滤去,再将得到的滤液置于烧杯中(过滤时液体损失忽略不计),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3所示(友情提示:添加碳酸钠溶液0g~5g时只有气泡产生,5g~xg时只有沉淀产生).请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O点(未添加碳酸钠溶液时)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是C(选填序号).
A.CaCl2     B.CaCl2和Ca(OH)2    C.CaCl2和HCl
②A点处对应的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x是多少?(通过计算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