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与盐酸、碳酸钠、三氧化硫、硫酸钠、氯化铁这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A.BaCl2溶液
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
D.NaOH溶液
【答案】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物质的性质逐项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选择项.
解答:解:A、BaCl2溶液与盐酸、氯化铁混合时,由于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不能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Ba(OH)2溶液与碳酸钠、三氧化硫、硫酸钠、氯化铁时有沉淀生成,与盐酸混合有水生成,反应都能发生.故B符合题意;
C、H2SO4溶液、盐酸、三氧化硫、氯化铁混合时,由于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不能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NaOH溶液与碳酸钠混合时,由于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不能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揭阳)潜水艇有两种供氧的装置,第一种是储备压缩氧气,第二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过氧化钠(Na2O2)做供氧剂,小红同学对过氧化钠如何做供氧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I)过氧化钠是用在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将人们呼出的CO2转换成O2,以供呼吸之用.
(II)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一种是氧气,另一种是化合物.
(III)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1)小红利用下图的BCDE装置组合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B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下同);E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
③或⑤
③或⑤
;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什么物质?小红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①是碳酸       ②是氢氧化钠      ③是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
①②
①②
(填数字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碳酸或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碳酸或氢氧化钠

[进行实验]小红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个猜想的正确性,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大量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是正确的
[反思与交流]
①小红若用图A来代替B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小红的做法?
(填“是”或“否”)原因:
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②由此可知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Na2O2+
2
2
CO2=O2+
2Na2CO3
2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如图1),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2)和所用的药品.药品中甲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作制氧剂;乙剂是黑色固体,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是白色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
【设计与实验】小雨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与黄老师共同探究.在老师的指
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小雨接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
(1)根据图2得出: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图3所示的仪器:
ABCFG或ACEG
ABCFG或ACEG
(填字母),理由是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2)小雨认为氧气是由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乙 
.
 
2H2O+O2
2H2O2
 乙 
.
 
2H2O+O2

【实验二】检验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检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步骤二 将步骤一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雨得出甲剂是过碳酸钠.
【反思与评价】小方认为小雨的结论不够严密,你认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
甲剂一定含有钠、碳和氧三种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
甲剂一定含有钠、碳和氧三种元素(或甲剂可能是过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门头沟区一模)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如下图)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图)和所用的药品.药品中甲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作制氧剂;乙剂是黑色固体,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
【设计与实验】小雨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与黄老师共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小雨接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
(1)根据下图得出: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上图所示的仪器:
BCFG
BCFG
  (填字母),理由是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2)装置连接完毕,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气密性

(3)如何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实验二〕检验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
步骤二 将步骤一产生的气体通乳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雨得出甲剂是过碳酸钠.
【反思与评价】小方认为小雨的结论不够严密,你认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
甲剂一定含有NaCO三种元素
甲剂一定含有NaCO三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怀柔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除氧和隔氧
除氧和隔氧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
,②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稀盐酸过量
防止稀盐酸过量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反应充分
使反应充分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②可能是
Na2CO3
Na2CO3
; ③可能是
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4)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3)在图2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锦江区二模)(一)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说明书部分信息.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Vc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9:1
9:1
,Vc的化学式为
C6H8O6
C6H8O6

(2)蜀强的妈妈每天服用该Vc片剂,蜀强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 30mg,则蜀强的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
200
200
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二)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假定只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2.2g
2.2g
;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NaCl、HCl
NaCl、HCl

(2)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