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不能确定气体和原固体是否是同种物质,因而无法确定是否是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4)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F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铜丝的螺旋处预先要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为21ml,倒出液体后,正确读数为10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大于11ml B.小于11ml C.等于11ml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学完第七章后,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科学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猜想与假设:

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少了,反应就发生了

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的产生例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

3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请结合实验完成下表:

4解释与结论:

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BaSO4↓,②中有2H+CO=H2O+CO2↑,③中有H+OH=H2O,④中有 ,⑤中有 ,从而使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经过分析,同学们得出的结论,猜想 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B.二氧化碳、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空气、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因为(

A.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热量

B.浓硫酸具有挥发性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H2O;乙 CO、H2O;丙 NH3、CO2、H2O;丁 CO2、CO、H2O。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否”

2甲烷燃烧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实验中观察到A中变蓝、 ,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该装置还需添加的实验用品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D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可将其中的水换成

3为了粗略测定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整套实验装置导管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 依次填导管接口,用a、b、c……表示

4实验室若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多孔隔板上常放置的药品应为 填名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 不能用B装置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