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
①氧气(O2) ②二氧化碳(CO2
③臭氧(O3)  ④氯化钠(NaCl)
⑤氦气(He)  ⑥水银(Hg)
⑦五氧化二磷(P2O5)  ⑧高锰酸钾(KMnO4
(1)由分子构成的有①②③⑦;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⑤⑥;
(3)由离子构成的有④⑧;
(4)属于单质的是①③⑤⑥;
(5)属于化合物的是②④⑦⑧;
(6)属于氧化物的是②⑦.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根据以上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1)氧气、二氧化碳、臭氧、五氧化二磷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2)⑤氦气(He)是稀有气体,由氦原子构成; ⑥水银(Hg)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3)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铝离子构成的,高锰酸钾(KMnO4)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
(4)①氧气(O2) ③臭氧(O3) ⑤氦气(He)  ⑥水银(Hg)等物质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
(5)②二氧化碳(CO2)  ④氯化钠(NaCl)⑦五氧化二磷(P2O5)  ⑧高锰酸钾(KMnO4)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
(6)②二氧化碳(CO2)⑦五氧化二磷(P2O5)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
答案:
(1)①②③⑦;
(2)⑤⑥;
(3)④⑧;
(4)①③⑤⑥;
(5)②④⑦⑧;
(6)②⑦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治理雾霾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鼓励开矿炼铁发展地方经济D.大力开发太阳能、地热能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防治大气污染应从消除污染源着手.下列做法与主题无关的是(  )
A.开发洁净能源B.节约用电用水C.化石燃料除硫D.使用乙醇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发现由于忘记了滴加酚酞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小明说:溶质只有硫酸钠;小刚说:溶质除了硫酸钠外还有硫酸;小丽想了想,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除了硫酸钠外还有氢氧化钠.
为了证明大家的猜想,小明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小明和小刚说小丽的猜想是不正确.
(1)你认为小明和小刚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填“是”或“否”),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为了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刚的猜想哪个正确,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取反应后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反应更充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关下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生成物中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
B.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C.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
D.实验Ⅲ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利用图1装置进行I、II两组实验,将滴管a中的液体滴入b中,待充分作用后,打开止水夹d.a、b、c中所加试剂如下表所示.(已知:HCl气体极易溶解于水.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a中试剂b中试剂c中试剂

I5%H2O2溶液MnO280℃热水
II石蕊溶液HCl气体NaOH溶液
(1)实验I中,若在c中长导管口处放置一块白磷,当打开止水夹后,可观察到白磷燃烧,通过此实验能证明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若要证明燃烧的另一条件,在对比实验中,需将c中盛放的试剂改为冷水.
(2)实验II能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实验过程中,打开止水夹d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中,b中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或蓝色.
(3)若按图2所示连接装置,进行实验II,则会观察到c中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原因是b中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导致瓶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瓶外空气进入c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为保证木炭、硫粉和铁丝燃烧实验的顺利演示,教师准备用125mL的集气瓶收集8瓶氧气.
(1)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反应中,高锰酸钾和氧气的质量比是7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1)图中c点时,溶液中溶质有哪些?
(2)向图中a点时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几种情况,请设计实验证明其中一种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1020304050607080
溶解度A31.034.037.040.042.645.548.351.1
B20.931.645.863.985.5110138169
(1)20℃时,将20gA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7g.
(2)50℃时,将等质量的A、B分别放入100g水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①烧杯甲(填“甲”或“乙”)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乙中的溶质是B(填“A”或“B”).
③若使甲中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确定(填“一定变大”、“一定变小”、“一定不变”或“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