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C就是二氧化碳,A、B均为黑色固体,所以A、B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和碳,A和E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就是碳,B就是氧化铜,D就是铜,E是氧气,然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常见的黑色的固体有: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A和B反应会生成C和D,A和E反应又会生成C,所以C就是二氧化碳,A就是碳,B就是氧化铜,可以知道D就是铜,E是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支持呼吸,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CO2;支持燃烧(或支持呼吸);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置换反应.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骑自行车出行 | B. | 开展植树造林 | ||
C. | 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 D. | 提倡使用新能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方案 | a.测溶液pH | b.滴加Na2CO3溶液 | c.滴加BaC1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目的 | 现象结论 |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 排出水中的氧气 |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隔绝空气 |
实验方法 |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方案1: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溶液褪色与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
方案2:将滴有酚酞且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所取红磷要足量,以保证消耗完瓶中的氧气 | |
B. | 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frac{1}{5}$ | |
C. | 气密性好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 | |
D. | 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过慢,则结果比预期的要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