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
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E是气态单质.则C的化学式为CO2,E可能的用途是支持燃烧(或支持呼吸),A与B可能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分析 根据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C就是二氧化碳,A、B均为黑色固体,所以A、B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和碳,A和E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就是碳,B就是氧化铜,D就是铜,E是氧气,然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常见的黑色的固体有: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A和B反应会生成C和D,A和E反应又会生成C,所以C就是二氧化碳,A就是碳,B就是氧化铜,可以知道D就是铜,E是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支持呼吸,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CO2;支持燃烧(或支持呼吸);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置换反应.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块状大理石
B.
酒精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C.
氧气的验满
D.
吸取液体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做法对“清新指数”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骑自行车出行B.开展植树造林
C.工厂废气直接排放D.提倡使用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3g碳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13gB.12gC.11gD.1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a.测溶液pHb.滴加Na2CO3溶液c.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b(填序号),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a.逐渐增大并≥7     b.逐渐减小并≤7     c.始终不变并等于7
方案二: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某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红色墨水向右移动.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气体体积膨胀;
②稀盐酸进入烧瓶占据了一定体积.
方案三: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再滴加稀盐酸,若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2),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提出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讨论分析】
(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变质,就不可能出现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的现象.
(2)经过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能够证明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为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实验设计】
(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现象结论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排出水中的氧气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隔绝空气
(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1: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溶液褪色与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方案2:将滴有酚酞且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知识拓展】
(5)若将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B.
A.10%    B.15%    C.20%     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
(1)“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2)“钻木取火”摩擦产生热量,使木头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会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用于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取红磷要足量,以保证消耗完瓶中的氧气
B.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frac{1}{5}$
C.气密性好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
D.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过慢,则结果比预期的要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