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指出右图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你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

(2)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1)蓝色火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易发生煤气中毒,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以防止煤气中毒现象的发生

 


提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用如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回答:
(1)写出如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指出右图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收集氧气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这种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5)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A.分离空气;B.电解水;C.分解过氧化氢;D.加热高锰酸钾;E.
 
(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回答:
(1)写出右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b
 

(2)指出右图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收集氧气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这种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沐川县二模)在一节化学课上,一个精彩的实验探究正在进行:张老师向一支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渐滴加稀盐酸,振荡,使其充分混合.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在一起后,我们并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它们到底发生反应没有呢?
[猜想交流]①二者没发生反应;②二者反应了.
[设计方案]方案一:借助酚酞、石蕊的变色来验证
方案二:通过测溶液的pH值来验证
方案三:利用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来验证
[实验探究]
方案一:甲组同学按图1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看到
红色逐渐消失
红色逐渐消失
,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请指出右图操作中的错误:
胶头滴管伸入到试管中去
胶头滴管伸入到试管中去

乙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红色.该组实验能否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说明理由.
不能;因为如果盐酸过量,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不能;因为如果盐酸过量,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方案二:丙组同学先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然后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不断测出混合溶液的pH值,发现混合溶液的pH值在不断
减小
减小
,体现出碱性由强到弱,变成中性,直至显酸性的过程.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若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则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可能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可能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方案三:丁组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装置完成了实验验证.则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左低右高
左低右高
.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使烧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使烧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图中写出标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②
锥形瓶
锥形瓶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为
双氧水
MnO2
水+氧气
双氧水
MnO2
水+氧气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得到的氧气不纯,试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
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没有盖好玻璃片
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没有盖好玻璃片
没待气泡连续冒出就进行收集
没待气泡连续冒出就进行收集
实验开始时集气瓶中没有灌满水
实验开始时集气瓶中没有灌满水
 (说出三点).
(4)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表达式为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讨论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时,小明认为应选择右图中的装置A,小亮却认为应选择下图中的装置B.老师听取了两位同学的意见后,指出两套装置都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但用装置B有一定的优点.请你思考后回答,装置B的优点是:
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节约药品
节约药品
.(至少说出两点)
(5)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氨气的装置组合是
A、E
A、E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
吸收多余的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