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常宁市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 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
D. 加热试管中的铜绿固体,绿色粉末逐渐变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 “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C. “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D.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天宫二号实验室中,航天员将研究一种叫作多晶碲化锌的新型材料.由图可知,下列关于碲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碲原子核外有52个电子
B. 碲原子有52个质子
C. 碲原子的质量为127.60g
D. 碲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 B.
侯德榜
C. 门捷列夫 D.
道尔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______。
(2)如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常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B.硒元素与氧元素、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相同;
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用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1)写出木炭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猜想与假设)
(2)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铜的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
(3)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①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
②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
(4)(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____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时,可以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己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
B.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C. 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
D. 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可以为人类解除水危机,人类不必再为淡水缺乏而苦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