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 同时用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O4+R=== 4H2O+2CO2+3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的化学式是C2H8N2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改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_;
(2)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______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
(5)硫酸铵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工厂为检测一批氢氧化钠的纯度,随机抽取了20g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当溶液红色所好褪去时,总共消耗了硫酸196g,请问:
(1)反应过程中消耗硫酸的质量
(2)该批氢氧化钠样品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同步练习 题型:简答题
怎样用实验证明碳酸饮料(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同学们在完成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后,欲从废液(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硫酸亚铁,其设计的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操作a、 b和c中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操作c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流程中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加入过量A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提升人体免疫力。下列有关亚硒酸钠说法正确的是:
A. 亚硒酸钠属于氧化物
B. 亚硒酸钠由钠、硒、氧三种原子构成
C. Na2SeO3中Se元素的化合价为+4
D. 亚硒酸钠中钠、硒、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巢湖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②待烧杯中的水不能再进入集气瓶后,打开橡胶塞,将集气瓶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得其中水的体积为76ml。该同学在实验前设法准确地测定了集气瓶的容积为400mL。则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两种),该同学测定集气瓶容积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_________,为什么?______。
④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能推论出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 氮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巢湖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欲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又不混入其它气体,可以使用的燃烧物是( )
A. 木炭 B. 硫 C. 红磷 D. 蜡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 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 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 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