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②喝啤酒打嗝H2CO3═H2O+CO2↑.
③氧炔焰燃烧2C2H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H2O.
④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CaCO3↓+H2O.
以上反应中即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①(填序号).
(2)如图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③
①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②镁与二氧化碳是反应物
③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④不是所有可燃物的燃烧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分析 (1)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2)①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1)①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②喝啤酒打嗝是因为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③氧炔焰燃烧是乙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H2O.
④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①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2)①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12=2+X+2,X=8,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与二氧化碳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该反应中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是所有可燃物的燃烧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①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②H2CO3═H2O+CO2↑;③2C2H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H2O;④CO2+Ca(OH)2═CaCO3↓+H2O;①;
(2)③.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如果以碳酸钙、碳酸钠、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可设计如下反应过程:碳酸钙$\stackrel{高温}{→}$氧化钙$\stackrel{水}{→}$氢氧化钙$\stackrel{碳酸钠}{→}$氢氧化钠如果以锌、稀硫酸和氧化铜为原料制取单质铜,可有两种设计方案,请你按照上面的设计格式,完成以下设计方案.
方案一:Zn$\stackrel{H_{2}SO_{4}(稀)}{→}$
方案二:CuO $\stackrel{H_{2}SO_{4}(稀)}{→}$
在以上两个设计方案中,你认为方案方案二操作更合理,更简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原因是因仓库起火后铁桶遇热受损,桶内金属钠遇到灭火使用的水后引发的巨大爆炸.金属钠与水反应(2Na+H2O=2NaOH+H2↑),发生此类火灾最好选用干粉(填“泡沫”或“干粉”)灭火器,小娟同学思考能否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钠的活动性大于镁,故猜想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小娟进行探究:将点燃的钠块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出现大量白烟同时产生黑色物质,经实验确定该黑色物质为炭黑,白烟的成分为某一种物质,请你帮助小娟继续完成下列探究: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可能是Na2O或Na2CO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表示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
反应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是Na2CO3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3CO2$\frac{\underline{\;点燃\;}}{\;}$2Na2CO3+C
小明认为白烟的成分还有可能是NaOH,你认为可能吗?不可能,理由是反应物中无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内壁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 +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则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AlaMgb(OH)16CO3•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一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实验一】
取m 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2.16g,装置D增重0.44g.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C③  D②(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碱石灰           ③氯化钙          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目的是排尽空气防干扰.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③(填序号).
①排净空气防爆炸         ②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影响测定
③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
【实验二】
另取m g该药片,加入100g  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质量的关系如图二.
已知:MgSO4+2NaOH═Mg(OH)2↓+Na2SO4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
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
(1)图中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H2SO4 .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Mg(OH)2和Al(OH)3 ,其中Al(OH)3的质量是1.56g,则x=8g.
(2)有医生建议患有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最好慎用该药,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样建议的理由是与胃中盐酸反应产生CO2,加重病情或造成胃穿孔、胃出血.
(3)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俗名B.物质的分类
氢氧化钠的俗名-苛性钠
 氢氧化钙的俗名--消石灰
CH3COOH--酸
NH3•H2O--碱
C.物质的物理性质D.物质的鉴别
干冰能升华
氧化钙加水放热
化纤与纯羊毛面料-燃烧
食盐与碱面-加食醋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制冰块B.菠萝榨汁C.食物腐烂D.氧气易溶于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t2℃时将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乙析出晶体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部分变质;
猜想三:完全变质,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则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进行实验】实验如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由操作②的现象判断:猜想三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Na2CO3,由此判断猜想一不成立.写出操作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反思与评价】实验室中碱石灰应该密闭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