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贵定县旧治农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植物油  B.西红柿  C.马铃薯  D.红烧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省六盘水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图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反应的实质是_____。

(2)如果规定上述反应后溶液的pH<7,显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溶液显酸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______

②______

显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县城城区五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公交车上常悬挂一块警示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上车!”以下为公交车上严禁携带的部分物品:白磷、钠、镁、汽油、硫酸、酒精、过氧化氢、氢氧化钠、鞭炮等等,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钠元素 ________ ;(2)5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3)硫酸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__;(4)所列禁带物品中的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县城城区五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B.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所以与盐酸反应能产生气泡的物质就是碳酸盐

C.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是碱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白沙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 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 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 g镁带样品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操作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白沙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用“>”“=”“<”“≥”“≤”填空:

(1)熔点:硬铝_____铝;

(2)含碳量:生铁_____钢;

(3)质子数:氧原子_____氧离子;

(4)amL酒精中加入bmL水,混合后的体积为cmL,则a+b_____c;

(5)xg镁与yg氧气充分反应,得到zg氧化镁,则x+y_____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白沙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纯铁,可用来制造机械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C. 铁、铝的表面都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 铜的导电性在金属中仅次于银,常用作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带着搜救犬、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当地投入救援工作,搜救犬的生物学特性是犬的嗅觉发达,对人体或尸体气味的敏感程度相当于人的100万倍,对灾害现场的幸存者和遇难者进行搜救,就是对犬这一特性的运用。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选填序号)。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D 分之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_____。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