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省中考体考使用了“体能测试专用跳绳”,专用跳绳的包装上有这样的介绍:“绳内核为强力钢丝材料,外围为优质TPU塑料,整体柔韧性和悬垂性好,不易磨损和打结”。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中考专用绳的外围材料属于什么材料______________;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2)内核为强力钢丝,它与纯铁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3)兴趣小组的同学切下一截钢丝并投入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出现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铁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请写出用CO还原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插入一截钢丝,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钢丝,则钢丝上一定有____,写出发生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整个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填“增大”或“减小”)___________;。
【答案】 B 硬度更大(或弹性更好或更耐腐蚀 Fe+2HCl=FeCl2+H2↑ 3CO+Fe2O3 2Fe+3CO2 Ag Fe+2AgNO3=Fe(NO3)2+2Ag 减小
【解析】(1)中考专用绳的外围为优质TPU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选B。(2)内核为强力钢丝,它与纯铁相比的优点是硬度更大(或弹性更好或更耐腐蚀)。(3)切下一截钢丝并投入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出现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是Fe+2HCl=FeCl2+H2↑,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4)铁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用CO还原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 2Fe+3CO2。(5)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插入一截钢丝,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钢丝,则钢丝上一定有Ag,发生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Fe+2AgNO3=Fe(NO3)2+2Ag。整个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减小,生成硝酸亚铁,铜和银。
点睛∶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多优点,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把金属从他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市场看到,卖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__(选填序号),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甲所示,在x处合理的过程有: 、 、腐烂等.
(2)如图乙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大半杯水,放入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过一会儿,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②当试管内的液面处于图示位置时,试管内的气体压强 外界大气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试管内收集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离不开化学。
(1)厨房化学知识
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②氯化钠在生活中最常用作防腐剂、调味品,国家强制在其中加入碘酸钾(KIO3),请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成年人缺乏碘元素会患有______。
③厨房中能用来除水垢的物质是______。
(2)生活原理知识
2017年《科学报告》一篇文章称,只需在普通口罩上添加氯化钠涂层,就能将其转化为“特效口罩”。口罩使用过程中,涂层中的氯化钠会溶解于病毒自身携带的水中,形成溶液,杀死病毒;杀死病毒后,水分蒸发,一段时间后,氯化钠再次析出。
④钠原子转化为钠离子,其核外电子数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已知: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⑤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_,口罩使用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直保持不变,此判断_____ 。(填“正确”或“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
(1)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 CuSO4+H2O
(2)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假设)
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_____________,还可能生成了CuO和O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____________,加热 |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_____色溶液 |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
(2)在图A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图B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 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 硝酸铜分解________(“有”或“无”)氧气生成。 |
步骤(2)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才设计完成的。该资料体现的是有关二氧化氮______的物理性质信息。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 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C. 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D. 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若要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____
(3)将t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4)t2℃时,a和b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 使用现象 | 对比结论 |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① ▲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 ||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② ▲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③ ▲ |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