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如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的图片.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水、氧气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生锈,更快地放出热量.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
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 和CuSO4 溶液      B.Mg和MnSO4 溶液   C.Mn和FeSO4 溶液
①写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②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Mg Mn Fe Cu.

分析 (1)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盐溶液能够促进铁制品生锈.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来分析.据金属与盐的反应规律,利用Mn、Fe、Mg、Cu四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的反应,推断Mn、Fe、Mg、Cu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

解答 解:(1)①铁与水单独接触,或单独与氧气接触,都不容易生锈,只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才容易生锈;发热剂需要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水、氧气等共同作用才会生锈.故填:水;氧气;
②发热剂中的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的生锈.故答案为:加速铁粉生锈,更快地放出热量.
(2)①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
②根据A.Fe 和CuSO4 溶液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B.Mg和MnSO4 溶液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锰强; C.Mn和FeSO4 溶液反应,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铁强;
则Mn、Fe、Mg、Cu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Mg Mn Fe Cu;
故填:Mg Mn Fe Cu.

点评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请根据常见金属性质回答问题:
(1)将以下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补充完整.

(2)黄金首饰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3)从Mg、Zn、Cu、Fe中选出适当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写一个即可).
(4)用CuSO4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在以下B(填序号)中进行.
A.塑料桶        B.铁桶          C.木桶
(5)铁是生活中最常用的金属.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可用化学方法除去铁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写一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某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锌、铁等微量元素
D.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矿泉水中含少量对人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仪器可以用来直接加热的是(  )
A.烧瓶B.酒精灯C.蒸发皿D.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粉末57g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固体残留物37.8g.试回答: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2克;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某班级同学开展如图1所示相关的实验.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
记录与分析.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
溶液温度上升
(△t)/℃
5.69.812.116.318.517.115.214.613.512.6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①当加入盐酸体积为10mL时,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是中和反应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
②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2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OH-、H+
(2)请你参与完成乙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pH<7(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人体中缺乏某种维生素会使人患病.夜盲症患者缺乏(  )
A.维生素CB.维生素AC.维生素B1D.维生素B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里含有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将它收集并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剩余固体中不含有的金属是(  )
A.Cu、AgB.Zn、FeC.Pt、CuD.Ag、A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图中信息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
(2)查找出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氖,排在第二周期.
(3)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Mg.
(4)写上表中每一周期元素体现出来的一点规律:由左向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5)上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8个纵行共有三个周期和8个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