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其中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Y分子个数比为1:3B.分子之间有间隔
C.此反应为化合反应D.1个Z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分析 A、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参加反应的X、Y分子个数比;
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
C、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

解答 解:由图示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式是:

A、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X、Y分子个数比为1:3,此说法正确.
B、从图示看出,分子之间有间隔,此说法正确.
C、此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项表达式正确.
D、由分子模型看出,Z是由四个原子构成的,故此说法错误.
故选.

点评 认真阅读分子模型和反应的模拟图,能判断分子的构成和物质的分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要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家庭自来水池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片中金属材料所含的金属元素符号(只写一种)Fe,陶瓷中含有硅元素,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水龙头表面镀铬,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其中属于金属铬的化学性质的是③(填写序号).
①铬有金属光泽,美观
②铬硬度大,耐磨
③铬具有耐腐蚀性
(3)用肥皂洗衣服时出现大量浮渣,说明所用自来水属于硬水(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4)材料的变迁从最早使用的陶瓷到铜锌合金到塑料,你得到的启示是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有重要贡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块状石灰石研磨成粉末B.节日放礼花
C.冰雪融化D.美酒飘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过滤.
(2)下列为净化水的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B.
A.吸附      B.蒸馏       C.过滤      D.静置沉淀
(3)世博园直饮水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同学们为了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分别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

(1)甲组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把盛有适量BaCl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将BaCl2溶液小心倒入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把烧杯连同试管再放回天平上,天平仍然平衡.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2)乙组同学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带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燃烧结束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发现质量减轻了.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镁条燃烧产生的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散放到空气中一部分.如果对上述反应进行改进,就能得出与图1装置相同的结论.改进的方法是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A>B>C.
(2)20℃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g.
(3)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无溶质析出的是C.
(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5)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表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目的操作现象结论
A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比铜活泼
B检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恰好完全反应
C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时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溶液温度下降盐类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吸热
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Na+、K+、OH-、Cl      -B.Na+、Cu2+、SO42-、NO3-
C.Mg2+、Na+、SO42-、Cl-D.Ba2+、HCO3-、NO3-、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略去).
(1)若甲和丙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乙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则甲的名称为过氧化氢,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2)若乙和丙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气体,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甲和乙均有还原性,则甲的化学式为C写出丙的一种用途灭火等,简述鉴别乙和丙的实验方法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