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这是为了防止药品中水分加热变为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分析 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本题.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水分加热变为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解答 解: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水分加热变为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略向下倾斜;炸裂.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意义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Mg2+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③2CO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个
④$\stackrel{+2}{Mg}$O在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今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发生里氏9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给日本国家和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日本方面3月31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水中所测得的放射性碘-131含量继续上升,已超过法定限度的4385倍,是迄今最高值.I-127与I-133在原子结构中的中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水和空气都是人类重要的资源.
(1)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验证我们这个空间确实有空气的存在用扇子扇风,有气体流动,证明有空气存在;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实验原理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答出两条即可).
(2)人如果不吃饭,也许还能活上几周,但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我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淘米水浇花或洗衣服的水冲马桶.
(3)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a c.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4)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在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  别未使用过得二氧化锰ABCD
收集气体时间/秒17.923.227.732.3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气体体积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上表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的实验次数.(写出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蜡烛火焰黄白色,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蜡烛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我国大部分地区深受酸雨的危害,据报道,宁波最近检测表明宁波地区由重酸雨区变成中度酸雨区.科学研究表明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SO2与水结合生成弱酸性亚硫酸(H2SO3).
已知:H2SO3易分解生成水和SO2,也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或稀硝酸反应生成H2SO4;H2SO3和SO2都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
(1)常用脱硫方法减少废气中的SO2,以生石灰(CaO)为脱硫剂,高温下与废气中的SO2与O2化合生成CaSO4,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
(2)实验室常用亚硫酸盐与HCl或H2SO4反应制备SO2,Na2S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2HCl═2NaCl+H2O+SO2↑.
(3)小科同学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酸雨(pH约为3)中加入足量的KOH,并就反应后混合溶液的中盐成分进行如何探究:
[提出猜想]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盐的成份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1:只有K2SO3
猜想2:只有K2SO4
猜想3:既有K2SO4,也有K2SO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1各取2mL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A、B两只试管
2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随即滴入几滴红色品红溶液有气泡产生,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含有K2SO3
3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先有白色沉淀,后有气体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含有K2SO4,则猜想3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接通直流电源后,正、负极表面都有气泡不断冒出
B.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木条复燃
D.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燃着的木条引燃,火焰呈淡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