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现有三份均由NaOH和CaCO3组成的样品各50克,欲测定各样品的成分.活动小组同学们讨论得出的以下几种方案,请阅读分析后回答相关问题.
(1)方案一:将样品1经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后,称量固体质量10克.则样品1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方案二:在样品2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收集到11克CO2(不考患CO2的损耗).则样品2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3)方案三:将样品3经溶解、过滤、洗涤后,在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逐滴加10%的稀盐酸直到溶液刚好褪色,共消耗稀盐酸73克.
请求出样品3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方案一:利用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通过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后除去样品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钙质量与样品质量比即为样品
中CaCO3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氢氧化钠、碳酸钙均可与盐酸反应,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碳酸钙质量与样品质量比即为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此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因此,不同于制取二氧化碳时的收集,应考虑把所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
方案三:利用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后,所得滤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后溶液呈中性,酚酞变成无色;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盐酸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质量,再利用质量差解得碳酸钙质量,碳酸钙质量与样品质量比即为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方案一,通过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后,所得固体为碳酸钙,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50g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10g×
40
100
×100%
50g
×100%=8%
故答案为:8%;
方案二,(1)设5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O2
100    44
x      11g
100
x
=
44
11g

 x=25g
5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5g
50g
×100%
=50%
故答案为:50%;
方案三,设50g样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
40    36.5
y     73g×10%
40
y
=
36.5
73g×10%

y=8g
5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50g-8g
50g
×100%
=84%
故答案为:84%.
点评:本题是对所学计算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中全面把握基础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氯化钡溶液,为测定其浓度做了如下实验:取该溶液20.0mL(密度约为1.0g/mL)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一定量9.8%的硫酸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2.33g.请计算:(所有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20.0mL氯化钡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是多少?其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欲配制100.0g 9.8%的稀硫酸完成该实验,需要98.0%的浓硫酸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
【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

方案

 

现象
A中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B中铝片无明显现象.
 

与A中的现象相

结论
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
 
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验证了实验1的结论.
【反思】针对实验3,莹莹认为还应增做一个对比实验,她的方案是向B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构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这么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
 

【定量计算】现有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铝片4克,放入到100克足量的稀盐酸溶液的烧杯中,待固体完全消失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03.7克,求该铝片中氧化铝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称取5.9g生铁样品,并粉碎,然后往粉末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生铁中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样品中的铁完全反应时,消耗20%硫酸的质量是
 
g. 
(2)计算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恰好完全法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活动小组取32g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用一氧化碳还原,产生的气体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在上述实验中,经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增重8.8g,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铁和四氧化三铁,计算其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如图1的实验装置图回答(装置用序号表示)
(1)实验室制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2)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S气体,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气体由
 
(填导管口代号)导入集气瓶.
(3)如图2处理尾气的效果最好的是
 
.不能应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原因是
 
,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Ⅰ、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3)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Ⅱ、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
(5)闭合开关试管a内将产生的气体名称是
 

(6)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填空:
(1)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3)t2℃时,把100克A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恒温10克水,可析出A物质
 
克,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B、铁粉和石墨粉--磁铁吸引
C、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二氧化锰粉末
D、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观察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