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下列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数据见下表[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编号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变化前 | 4.8 g | 112.6 g | 118.4 g |
变化后 | 8.0 g | 112.4 g | 118.4 g |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是:实验一:___________,实验二:__________,实验三:____________。(均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2)这三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________,实验________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造成其他两个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分别是_____。
(3)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一例提出改进思路:______。
(4)由此可以得出,探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关系的实验,必须在________体系中进行。
【答案】增大 减小 不变 没有 三 实验一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实验二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氢气的质量 将实验二在锥形瓶中进行,塞上带导管和小气球的橡胶塞(合理即可) 密闭
【解析】
(1)实验一中,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而实验中没有称量反应物氧气的质量,从而导致反应后质量增大;实验二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氯化锌的质量+氢气的质量,而实验中没有称量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从而导致结果减小,实验三中,没有气体的参与与产生,所以反应前后数值相等;
(2)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导致结果不守恒的原因是:实验一中漏掉了其中的反应物氧气,实验二中漏掉了生成物氢气,只比较了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所以从数值上得不出正确结论,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实验三反应前后数值相等,能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3)选择实验二,将实验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反应,所以改进思路是:将实验二在锥形瓶中进行,塞上带导管、小气球的橡皮塞;
(4)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要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须保证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与生成物,特别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所以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是最可靠的。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 晴天晾晒衣服比阴天更易干燥——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C.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碳原子的种类和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石墨烯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石墨烯是种新型的单质 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真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能引发急性心脑疾病,并出现狂躁、暴力、自杀等倾向, 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是82 B. 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C. 是由 C、H、N 三种元素组成的 D. 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得其密度,从而导致了科学史上的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氮气的科学发现过程。
方法Ⅰ:利用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 | 解释或结论 |
(1)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__________。 |
(2)将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提示: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 | 请写出能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 |
(3)收集剩余气体,并测定该气体的密度。 | 密度:1.257 2 g/L |
方法Ⅱ: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_____。测得由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 g/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讨论:瑞利教授经过多次严密的实验,发现方法Ⅱ测得的氮气密度均小于方法Ⅰ,试分析其原因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小伟同学化学笔记中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
A. 置换反应后一定有单质生成
B.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取2支试管,1支试管放入少量切成细条的新鲜土豆丝,分别向2支试管注入30%的双氧水,发现放入新鲜土豆丝的试管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插入________的木条,木条复燃。而另一试管无明显现象。取出土豆丝,发现土豆丝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变,这证明了土豆里有一种生物酶能起_____(填“氧化”“还原”“催化”或“吸附”)作用。
(2)下列现象中:①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冷饮,过一断时间后,冷饮瓶的外壁上就出现水珠;②冬天,人说话时,可看到呼出的气体变成水雾;③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几天后,饼干就变得不脆了;④夏天吹空调时,可看到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有“冷气雾”;⑤对着干冷的玻璃杯吹气时,玻璃杯的壁上出现水雾。其中,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要高的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瘦西湖工人将赤霉素(C19H22O6)注入柳树,以减少柳絮。下列关于赤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C、H原子个数比为2∶1 B. 相对分子质量为47g
C.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赤霉素中含有47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设计实验来鉴别物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四组物质的水溶液仅靠组内物质不可能鉴别出的一组是( )
A. Ba(OH)2 Na2SO4 HNO3 FeCl3 B. AgNO3 NaCl HCl KNO3
C. Na2SO4 Na2CO3 BaCl2 HCl D. CuSO4 NaNO3 KOH 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