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有规律可循,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 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它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 的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S2-
(3)由图分析: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氟或F.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增加.
(5)11 号和17 号元素组成的物质由Na+、Cl-.(填粒子符号)构成.

分析 (1)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数以及元素的分类来分析;
(2)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
(5)电荷数分别为11和17的元素为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12号元素是镁元素,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镁属于金属元素;故填:三;金属;
(2)16号元素是硫,其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故填:得到;S2-
(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氟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氟或F;
(4)同一周期元素之间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依次递增;故填:最外层电子数增加.
(5)电荷数分别为11和17的元素为钠元素和氯元素,其中钠元素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氯元素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所以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离子为:Na+,Cl-,故填:Na+、Cl-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一种化合物X,此分子的模型如图,其中每个  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 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分子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C5H4
B.该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3.75%
C.该分子中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个数比是4:5
D.该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实验探究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下面两个探究实验,请根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一:化学课上,老师取出了一瓶课前准备好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如图1所示放在实验台上.同学们对该瓶气体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气体呢?
【猜想假设】①该瓶气体是氧气;②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③该瓶气体可以是氮气.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猜想①正确;
向集气瓶中滴入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②正确.
【交流反思】
小林认为,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观察到不复燃现象,则猜想②正确.你认为他的说法否(填“是”或“否”)正确的,理由是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
探究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同学们想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丝在氧气中为什么会产生火星四射现象?
【查阅资料】
a.镁条、纯铁丝燃烧无火星四射现象;
b.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碳粒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现象.
【设计实验】
取纯铁丝的含碳量分别为0.1%、0.32%、0.52%、0.69%的铁丝(直径均为0.20mm)分别在氧气中进行实验(如图2).

ⅰ.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给铁丝预热,引燃铁丝;
ⅱ.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ⅲ.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实验现象.
含碳量纯镁条纯铁丝0.1%0.32%0.52%0.69%
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四射现象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有短暂火星四射现象火星四射现象明显燃烧比0.32%剧烈,火星四射更明显燃烧比0.52%剧烈,火星四射更明显
【得出结论】
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含碳量有关,就0.20mm铁丝而言,燃烧喷射火星情况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越剧烈.
【交流反思】
实验过程中用纯镁条实验的目的是对比.
探究总结:请结合已学知识以及上述两个探究实验,找出符合化学学习特点的选项ABC.
A.关注物质的性质;
B.关注物质的变化;
C.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如图所示容积为250mL的细颈瓶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液体变红色,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瓶塞,将A中液体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凹液面最低处低于刻度线,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3)实验中采用的容器为细颈瓶的“细颈”的目的是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曾拯救全球数百万生命,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15H22O5表示青蒿素这种物质B.青蒿素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青蒿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淘米水浇花.
(2)向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可净化,其中明矾的作用吸附不溶性杂质,使之沉降.
(3)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填分子、原子、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镁粉在空气中燃烧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利用该性质常用镁粉制照明弹.
(2)加热铜绿: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3)加热碳酸氢铵固体: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保存方法是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CaCO3+2HCl=CaCl2+H2O+CO2↑;如图:将干燥的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④(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现有 ①二氧化碳 ②水银  ③海水  ④氯酸钾 等四种物质(填序号),
其中属于单质的有:②,属于化合物的有:①④,属于氧化物的有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①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写出实验室用B发生装置制取气体的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为常温.
(2)若选择B、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氧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3)实验室利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4)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从E装置的a (填a或b)进入.若用E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先在E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E装置的a (填a或b)进入.
(5)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