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为5%
C.将一定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分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当外界情况发生改变时,可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或者是晶体从饱和溶液析出.

解答 解:A、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说法正确.
B、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因为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使溶质的质量大于5g,有的物质与水反应还可以生成沉淀或气体,从而使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说法正确.
C、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将一定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说法正确.
D、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大,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溶解度的概念,以及饱和不饱和及浓稀溶液溶液的关系,强调了有关溶液中一些概念的关键点,使学生再一次认识了溶解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的合适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填空(填序号).
(1)鉴别O2和CO:①;鉴别Cu和Fe:③
①燃着的木条;②澄清石灰水;③磁铁吸引;④硫酸亚铁溶液;
(2)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硝酸钾固体:①;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碳粉:④.
①溶解,降温结晶;  ②溶解,蒸发结晶:③隔绝空气加强热;  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就下列有关资源利用的知识填空
(1)甲烷是很好的燃料,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工业上炼铁常用的设备是高炉;冶炼1000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Fe3O48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1674.4t.(结果精确到0.1t)
(3)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A(选填字母).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中国人过春节喜欢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下列饺子的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切韭菜B.剁肉馅C.煎鸡蛋D.擀面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还可能呈中性.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OH-(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铁(写出化学式)溶液,至不再产生红褐色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
(2)若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溶液显酸性或中性,为进一步确定,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①方案一:取样,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可能呈中性.
②方案二:取样,加入锌粒(选取与方案一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③方案三: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滴到pH试纸上,如果pH<7,说明溶液显酸性,若pH刚好等于7,溶液显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分析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反应②中的产物B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3)写出C物质的一种性质及对应的一种用途,性质与水反应;用途制碳酸饮料;
(4)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产物无污染(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填字母序号).
(4)如图E所示,将大烧杯倒扣且罩住两支燃烧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后熄灭,原因是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烧杯的上方,使上方的蜡烛先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0%,葡萄糖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要把1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溶液,需要水质量为1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发生装置A和收集装置F(填字母)进行组装.
(2)实验室选用C和F装置还可以制取氢气,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3)装置B和C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4)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CO2,则CO2应从导管口a通入.
(5)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由此可推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时,装置的组合应选用上图所示的(填代号)BE或CE.(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