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C 【解析】 试题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A方法正确;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故B方法正确;C、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4化学方程式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H2+O2=2H2O

B. 2NaOH+H2SO4=Na2SO4+H2O

C. 2Fe+6HCl=2FeCl3+3H2↑

D. 2KMnO4K2MnO4+MnO2+O2↑

D 【解析】 A、氢气与氧气反应需在点燃的条件才能进行,题中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 SO4+2H2O,错误;C、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正确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组成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题文)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

(1)a试管中的电极连接在电源的________极上(填“正”或“负”)。

(2)水通电后发生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4)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负化学氢元素和氧元素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解析】 水电解时,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 ﹙1)a试管中的电极连接在电源的负。(2)水通电后发生化学变化,由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3)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点睛∶水导电能力强弱与水中离子浓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组成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B.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C.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D.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B 【解析】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B符合题意;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高温熔融物,防止炸裂集气瓶,故C不符合题意;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能燃烧的是________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a;B;P2O5 【解析】 (1)a处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由于试管内的氧气的量少,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2)由于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所以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减少氧气的消耗 B.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减少煤的浪费

C.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减少酸雨的形成

B 【解析】 试题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成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点燃条件下,4.4gC3H8与12.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水、4.4g二氧化碳和a g X。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C3H8 + 4O2CO2 + 4H2O + 2CO 【解析】 4.4gC3H8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4.4g×=3.6g,含有氢元素质量为:4.4g﹣3.6g=0.8g,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7.2g×=0.8g,含有氧元素质量为:7.2g﹣0.8g=6.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4.4g×=1.2g,含有氧元素质量为:4.4g﹣1.2g=3.2g,所以X中含有的碳元素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根据不同沸点范围分馏出来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_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

(2)“西气东输”工程实施以后,我们对天然气有了更多的了解.天然气要经过多次“减压”后才能输送到居民家中,“减压”后天然气的体积会变大,原因是________

(3)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在甲、乙两图中,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 图。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缓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物理;二氧化碳和水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甲使用清洁能源,多植树造林 【解析】 (1)石油的分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石燃料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压强减小时,间隔变大;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图中甲的报警器安装位置是正确的; (4)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所以要防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组成燃料的主要成分-碳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最近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作原料,在440℃和800atm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金刚石,同时生成氧化钠,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金刚石的逆转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CO2+4NaC+2Na2O置换反应 【解析】 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作原料,在440℃和800atm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金刚石,同时生成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NaC+2Na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