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B.菜籽油C.酒精D.氯化钠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菜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正确;
C、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专用语言,请用数字或化学符号填空:
(1)3个钠原子3Na;(2)两个氧分子2O2;(3)1个铵根离子NH4+
(4)氖气Ne;(5)标出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0}{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时,甲、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C.t3℃时,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AB(填字母序号).
(2)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溶液C中所含的溶质是FeSO4(写化学式).
②已知铜锈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10%,固体F的质量是1.28g,则铜锈中含Cu的质量分数是5.8%(结果精确至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过滤
B.
加热液体
C.
除去CO中的水蒸气
D.
量取9.3mL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涉及四种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C.此反应有单质生成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能增强导电性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氯气,化学式为Cl₂,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实验室通常用MnO2氧化浓盐酸的方法制取氯气,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小华同学选用下列装置制取纯净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原理,制取氯气时应选用图一中的甲与图二A中的导管相连.
(2)由于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进入A装置的氯气中混有少量氯化氢,由饱和食盐水将其吸收.
(3)B装置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水干燥作用.
(4)C装置是用来收集氯气的,但导管未画完整.请将其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5)请指出图二所示实验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时,先将试纸用水润湿,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测液点在试纸上
B.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应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氧化铜粉末至红热,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预热后将酒精灯放在药品集中处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