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实验中,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银灰色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淡黄色固体熔化,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闻到刺激性气味
D.银丝放入硝酸铜溶液中,银灰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分析 A、根据向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银丝放入硝酸铜溶液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向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但不能消失,因为石灰石中含有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的粉末变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淡黄色固体熔化,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银不如铜活泼,不能置换出硝酸铜中的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溶液颜色的变化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KNO3和NaCl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0102030405060
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20℃时,将17gNaCl 或KN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均能得到饱和溶液
C.60℃时,饱和的KNO3溶液比饱和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大量氯化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某同学模拟工业炼铁原理,取8克Fe2O3,通入足量CO,充分反应后,冷却,将剩余的固体移入盛有一定质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1)8克Fe2O3中含Fe元素的质量是5.6g.
(2)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最简比为1:9.
(3)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准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同学们利用假期外出旅游.
(1)随身携带轻便而不易碎的塑料瓶.塑料属于③(填序号).
①金属材料          ②天然材料            ③合成材料
(2)购买的“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水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物质.
(1)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H2
(2)自然界中的水需净化后饮用,活性炭常用于净化水,其主要作用是吸附.
(3)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重大贡献是建立分子学说,他提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有两个密闭容器,分别装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体积:甲>乙B.原子数目:甲<乙C.分子数目:甲<乙D.摩尔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为了探究a、b、c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他得出a、b、c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变红,原因是氨分子在不停运动着
B.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
C.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调节装置内的压强平衡
D.本实验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换成干燥的酚酞试纸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此两个实验是(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