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 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3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0.2g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木条复燃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2)步骤1的目的是与步骤③对比,检验加入氧化铜后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是否发生了变化;
(3)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氧化铜}{→}$水+氧气.

分析 Ⅲ、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回答.
(1)根据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回答③现象;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⑥结果;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⑦现象.
(2)根据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回答.
(3)根据过滤的操作过程回答,要注意仪器与材料或用品不同.
(4)根据文字表达式的写法回答.

解答 解:Ⅲ、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加快其分解速率生成氧气的速率,故现象是有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其中反应速率改变,这里是加快,所以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为了看氧化铜是否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要通过加入氧化铜与不加氧化铜的现象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3)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4)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氧化铜作催化剂,所以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stackrel{氧化铜}{→}$水+氧气.
故答案为:Ⅲ、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填表:

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0.2g
 
带火星木条复燃
 
(2)与步骤③对比,检验加入氧化铜后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是否发生了变化;
(3)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4)过氧化氢$\stackrel{氧化铜}{→}$水+氧气.

点评 催化剂、催化作用是初中重要基本概念之一,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主要考查对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的理解,对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探究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由化学式写物质名称: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是N2、O2,污染空气的三种主要有害气体是CO、SO2、NO2
(2)食盐(氯化钠)NaCl,氧化钙CaO,硫化锌ZnS.
(3)MnO2二氧化锰,AgCl氯化银,K2MnO4锰酸钾,C12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分子中一定含有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若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倾斜,其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试管跟桌面成45°角,加热前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集中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速率比冷水中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l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说明水分子变大了
D.“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实验】将一定量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除水外,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方案一:测溶液pH方案二:滴加碳酸钠溶液方案三:向溶液中加入铜片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无气泡冒出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只有Na2SO4
【实验结论】写出方案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面表格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铜属于不活泼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不能证明中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
【分析和归纳】对于“将一定量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的中和反应,有关归纳错误的是C
A.实验中应该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借以帮助我们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B.全过程中溶液PH变化可以如图所示:
C.滴加硫酸时应防止硫酸过量,因为硫酸过量时溶液会显蓝色
D.应逐滴加入稀硫酸,当最后一滴稀硫酸加入后溶液突然褪色,即表明中和反应恰好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如图中A、B、C、D、E五个圆分别表示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用“-”表示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其中A、D为气体单质,C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液体,B、C由相同元素组成,E 是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五种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到图中对应的圆内;
(2)请写出图示中发生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请写出E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固体,试管口有水珠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从C、H、O、N、Na等五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合适的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按要求完成空白:
(1)构成“干冰”的粒子CO2
(2)含两种元素的阳离子NH4+
(3)可用来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NaHCO3
(4)有可燃性气体产生的分解反应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