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3︰1
D.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不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 ℃时,将5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20 ℃时,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_______。
②下列操作能使溶液E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
A 加入20 g甲 B 加入100 g水
C 升温至40 ℃ D 加入40 ℃时甲的饱和溶液150 g,再恢复至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知识网络图有助于知识间的融合。下列框图是初中化学部分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
(3)若I是红褐色沉淀,则G+F→I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I是蓝色沉淀,则B+稀盐酸→G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 (填序号)。
A.取用大理石 B.称量粗盐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胆矾
(2)根据下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mL;精盐质量是 g 。
(3)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处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休,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 (填序号)。
A.不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制取氧气的反应
D.反应物都是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经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我们能从化学的视角去看物质,感受化学的重要。
(1)水是生命之源,而无色透明的液态水从微观角度看是由_______构成的。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将水通电生成氢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这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虽然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很少,请你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以增强众爱惜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你的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用联胺(N2H4)作燃烧将发射卫星的火箭送入太空。发射时联胺与N2O4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____)
A 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 3的稀盐酸
C 向某温度时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 红磷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X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填写下列内容:
(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最外层电子数是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粒子符号为__.
(2)用下列五种元素(O、H、Ca、S、C)写化学式(各写一个):单质__;氧化物__;有机物__;酸__;碱__;盐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下:
商品名称 | XX饼干 |
配料 | 小麦、白砂糖、精炼植物油、鲜鸡蛋、奶油、食盐、膨松剂、食用香精 |
规格 | 400g |
储藏方法 | 存放于阴凉干爽处,避免阳光直射 |
保质期 | 270天 |
生产日期 | XXXX年XX月XX日 |
(1)在这种饼干的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__,富含油脂的是_____________。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组织里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蛋白质中含N的质量分数约为15%,假设一个成年人从食物中提取的蛋白质经过人体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CO(NH2)2排出体外,每天排出尿素25g。计算成年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的质量不少于________g(列出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如图1所示,在透明圆筒形容器底部3个点(K1、K2、K3)分别放置甲、乙、丙3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2所示,在每支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每支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1)实验获取3支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支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 3支蜡烛熄灭的时间
蜡烛 | 甲 | 乙 | 丙 |
熄灭时间/s | 106 | 164 | 199 |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 |||
熄灭时刻/s | 低处(a1) | 中处(a2) | 高处(a3) |
106 | 19.8 | 19.1 | 18.5 |
164 | 18.9 | 17.7 | x |
199 | 18.6 | 17.1 | 16.5 |
①据表l分析。3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_____。
②表2中,x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179 B 172 C 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优化____。
④纵看表2数据,_____(选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氯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3和图4所示。
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_,原因是_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的依据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