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老师在讲解溶洞的形成时,告诉了同学们两个新的化学反应: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Na2CO3溶液也能与CO2发生反应”.为了确定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了对该猜想的判断.请你完成兴趣小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部分实验报告.
(一)完成反应方程式:Na2CO3+Ca(OH)2
 

                 Na2CO3+CaCl2
 

(二)【实验目的】:探究Na2CO3溶液能否与CO2反应
【实验药品】:大理石、CaO、Na2CO3溶液、饱和的NaHCO3溶液、CaCl2溶液、浓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澄清石灰水
【查阅资料】:
①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③2NaHCO3+CaCl2═CaCO3↓+2NaCl+H2O+CO2
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几乎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
①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上述的
 
(请从以上给出的药品中选择并填药品的名称).
②装置Ⅱ中盛放的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③使过量的CO2通过装置Ш,充分反应后,将其中所得的溶液取出3mL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
 
试剂(请从以上给出的药品中选择并填药品的名称)
a.当试管中
 
现象时,Na2CO3溶液与CO2没有发生反应;
b.当试管中
 
现象时,Na2CO3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气体的净化(除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规律完成此题;
(二)【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
①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回答;
②用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部分氯化氢气体,饱和的NaHCO3溶液与氯化氢气体可反应,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进入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影响实验进行;
③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能反应生成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所以选择氯化钙;根据是否生成气体进行区分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
解答:解:(一)Na2CO3溶液和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二)【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
①制取二氧化碳可用药品是大理石与浓盐酸;
②浓盐酸易挥发,用浓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饱和的NaHCO3溶液与氯化氢气体可反应,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进入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影响实验进行;
③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能反应生成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所以选择氯化钙;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根据是否生成气体进行区分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
故答案为:
①大理石和浓盐酸;
②除去混入的氯化氢气体;
③CaCl2
a、有沉淀生成;           
 b、既有沉淀又有气体生成;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分析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思维深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1)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3)写出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基本类型
 

【拓展与迁移】
①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时:“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1
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
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②下课前,老师又提出了新的研究问:根据燃烧的条件,设计如何让热水中的白磷燃烧?你的设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红同学看到如下资料:“氢气本事无毒,易燃,燃烧时生成水,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目前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很大的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氢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她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并下决心将来要研究氢能源,为人类造福,她又看到一篇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氢能源的大量使用将会造成氢气较多的逸散,而氢的还原性强,极易与臭氧层中的臭氧发生反应,将造成更大的臭氧空洞,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氢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2)你对氢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3)对于氢气会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问题,请你对研究能源提一个建议.
(4)除了氢能源这种最清洁的能源外,你还了解哪些清洁能源?列举两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及实验装置图(图2).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5mL的气体,则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
 
mL的另一种气体.
(4)该反应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填具体的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A与B是实验室常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中②的仪器名称是
 
,若想用装置A来制取的氧气,使用的药品是
 
(填化学式);若想制取CO2,应选择装置
 
(填“A”或“B”).
(2)装置B表示正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完毕,为防止水倒吸,应
 

(3)装置A气密性的检验: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然后加水浸没瓶②中导管的末端,用热毛巾捂住瓶①,若
 
,则该装置漏气.
(4)图C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5)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
物质镁条含碳0.05%的铁丝含碳0.2%的铁丝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未填)
小明按图C实验时,上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温度为40℃白磷就会燃烧,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均和红磷相同),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
 
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
 
而生成了固态的
 
,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此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3)此实验还可推出氮气的那些性质,任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某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化学药品是
 
,棉花的作用是
 
,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收集完气体后最后两步操作应先
 
,再
 

(3 制取氧气时,B装置比A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填装置序号),用D收集甲烷气体时体从
 
(填a或b)导管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2个氢原子
B、都含有氢气
C、都含有氢分子
D、都含有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把分别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和无色氢气(H2)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左侧中的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右侧中的两瓶气体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