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装有石灰水的试剂瓶放置久了,上面通常有一层白色的物质,这是由于石灰水(主要成分Ca(OH)2)与空气中的
 
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种白色物质附在试剂瓶内壁上,用水难以洗去,要清洗这种物质,可选用
 
.(填物质的名称)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在瓶壁附着,可以使用盐酸除去,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稀盐酸;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二氧化碳的知识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原煤中由于含有硫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大气污染,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一亿五千万吨,其三分之二来自煤炭的燃烧.某煤厂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消弱对空气的污染.燃烧时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该煤厂现有含硫3.2%原煤1000t,问:
(1)如果这些原煤不经过“加工处理”直接燃烧,硫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硫时,可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吨?
(2)如果要将这些原煤全部制成合格“环保煤”,理论上需含氧化钙98%的生石灰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淡水主要消耗在农业上
B、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
C、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与铁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炼铁是把单质铁变成氧化铁的过程
B、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C、用铁矿石与焦炭在高炉内炼钢
D、铁制污水管道可常用废酸液冲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催化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其性质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
C、加入催化剂的质量多少并不影响产物的质量
D、某些催化剂可催化不同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实验室选用图中A~G的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H操作的现象
 

(2)实验室选择图中某发生装置进行高锰酸钾制取O2,请指出该装置的缺陷:
 

(3)某同学选用装置B和F来制取氧气.
①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
 

③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有:
 

④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
(4)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可以是
 
(填序号);
②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
滴加少量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身边都是化学物质.请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a.水;b.甲烷;c.一氧化碳;d.氩气;e.活性炭;f.氯化钠.
①最常用的溶剂是
 

②有毒的物质是
 

③属于有机物的是
 

④可用于防毒面具滤毒罐的物质是
 

⑤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⑥可用于腌制食物、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的是
 

(2)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或说出符号的意义).
①两个碳酸根离子
 
;3个铝原子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2价.
②4SO2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
目的
验证氧气是否集满将硬水软化证明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验证质量
守恒定律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