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或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是6∶1
D.反应或生成甲和乙的质量为比为14∶1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4月石家庄市长安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B |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 水分子体积变大 |
C | 建筑场地尘土飞扬 | 分子不断运动 |
D |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_____。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_。
(3)配制时应选择_____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CO ②2NH3 ③2N ④ ⑤
⑥2H+ ⑦S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④⑥
D.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用图 1装置进行实验,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中用了过量的红磷,目的是________。
(发现问题)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均正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 同学们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________测量了倒吸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发现回流到集气瓶 中的水少于集气瓶体积的 1/5,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测)甲猜测:有一部分水在导气管内未完全进入集气瓶内。
乙猜测:是由于瓶内红磷、氧气传感器等仪器占有一定的体积。
你的猜测:________。
(深入探究)同学们用氧气浓度传感器定量测定过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装置如 图 2(装置密闭,气密性良好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氧气浓度实时变化如图 3。
(结论)
99秒时,氧气的含量降为 3.2%,由此得出结论为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99秒后氧气含量又上升并最终稳定在 8.5%左右,可能原因是________。
(2)一同学仍利用图2 装置和药品,实验时稍加改进,最终氧气的含量明显低于 8.5%, 其改进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CO2中的CO
B.鉴别CO与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若石蕊变红则为CO2
C.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时,分别用磁铁吸引,若能被吸引则为铁粉
D.鉴别氢气与甲烷,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若变浑浊则为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 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__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H2时,应选用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3) 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4)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_进入(选“a”或“b”)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溶液质量增大: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Y、Z可能依次是:Cu、Fe、Ag
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
C.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
D. X、Y、Z可能依次是:Fe、Zn、H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南京秦淮区南京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项目 | A | B | C | D |
方案 | ||||
现象 | 旋紧瓶盖震荡,塑料瓶变瘪 | 点燃某气体后,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
结论 |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 该气体中一定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 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