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第1讲 物质的多样性 题型:单选题
小明通这下图实验自制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蔗糖 B.小苏打 C.柠檬酸 D.果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101中学2018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操作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 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用扇闻的方法区分气体气味 D.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五氧化二钒(V2O5)是一种工业催化剂,下图是生产V2O5的工业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3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 反应①中生成的副产物KCl在农业上可用作钾肥
C.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VO3V2O5+2NH3↑+H2O
D. 操作a中需要的所有仪器为铁架台、烧杯、滤纸、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洗洁精洗涤餐桌上的油污
B. 用活性炭净水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 用硝酸铵溶于水放热的原理为“即食即型快餐”提供热能
D. 用干冰营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第15讲 常见气体的制取 题型:单选题
下列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制取氧气
C. 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第15讲 常见气体的制取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待收集氧气完毕后,先将酒精灯熄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第10讲 常见的酸和碱 题型:实验题
请你参与实验室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的研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回答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NaOH 、Ca(OH)2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NaOH的溶解度(g/100g水) | 42 | 109 | 129 | 174 | 314 | 347 |
Ca(OH)2的溶解度(g/100g水) | 0.18 | 0.16 | 0.14 | 0.12 | 0.09 | 0.07 |
(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CaCO3 乙同学认为是:CaCO3和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Ca(OH)2的理由是 。
【实验与探究】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甲、乙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自己的猜想 正确 |
乙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加水,充分振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 | 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自己的猜想 正确 |
【反思与评价】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 ;
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因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认为是:NaOH、Na2CO3
丁同学认为是:NaOH、Ca(OH)2
戊同学认为是:NaOH
【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
②同学们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
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