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不会使蛋白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是

A.甲醛溶液 B.硫酸铵饱和溶液 C.浓硝酸 D.乙酸铅溶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5月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C收集氧气时,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一般不选用E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F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九年级5月二模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我们每天要接触一些化学反应,都在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填字母序号)。

A.牛奶 B.大米 C.蔬菜

(2)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棉布围裙 B.塑料保鲜膜 C.晶体硅电池板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CO2新循环体系:根据下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② 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③ 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可以相互转化

④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列数型图像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 (填微粒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

(3)图三是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请写出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样品成分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A

KCl(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Na2CO3(NH4HCO3)

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

C

NaCl(KNO3)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D

NaCl(MgCl2)

过量NaOH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工业上制取TiO2的某步反应是:2FeTiO3+7Cl2+3C=2X+2FeCl3+3CO2,则X的化学式是

A.TiCl2 B.TiCl4 C.TiO2 D.CCl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O B.O2 C.O2- D.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湖南省娄底市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丙、丁4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甲是_____。

(2)乙是甲完全燃烧的产物之一,丙和丁属于同类物质。

① 若乙常温下是液体,则乙是_____。丙、丁均可通过中和反应生成乙,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 若乙常温下是气体,乙和丙、乙和丁能相互转化。从丙和丁的固体混合物中提取丙的实验过程如下图。

则操作I是_____;乙转化成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