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   的方法清除;要证明得到的水属于硬水,可以加入  .日常生活中要降低井水(或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多采用   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能得到绿色能源﹣氢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电解水时,若得到10mL氢气,同时能产生 mL的氧气,据此可以推出水的组成.

【答案】(1)过滤;肥皂水;加热煮沸;(2)2H2+O22H2O;5.

【解析】

试题分析:(1)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过滤的方法清除;要证明得到的水属于硬水,可以加入肥皂水进行区分,硬水加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少,软水加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多.日常生活中要降低井水(或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多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2)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电解水时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可知氢气的体积是10mL,氧气的体积会是5m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A点处溶液的溶质是   

(2)请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点处溶液的pH   7(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珍惜和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是直接由原子组成的物质

B. 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 工厂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D. 采用喷灌和滴灌的方式灌溉农田可以达到节水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C.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是生成的氧气质量增加

D. 一个反应可能有多个催化剂,一中催化剂可能催化多个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售k下列诗句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D.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加入活性炭能降低水的硬度;③可以氮气为原料制取硝酸和化肥;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只有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2分)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

(1)用文字描述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

2H2O 5Na+ 3C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锌和硫酸铜溶液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通电分解水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3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c点的意义是 ;表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下同);t3时溶解度较大的是 ;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选择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依据二氧化碳   

(2)选择装置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  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是因为氧气能   

(3)用装置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以下装置(部分装置已略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若X为一氧化碳,Y为氧化铁粉末.实验开始时先缓缓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加热硬质玻璃管甲,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甲冷却.

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   

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该实验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其原因是   

(2)若X为氮气,Y是由PbZ(Pb是铅的符号,Z代表另一种元素)和足量碳粉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开始时先缓缓通入氮所了,一段时间后加热硬质玻璃管甲,观察到甲内发生剧烈反应,同时乙中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氮气直到甲冷却.(N2不能与反应).

①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元素Z是   (填个名称中元素符号均可).

③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将甲、乙装置断开?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