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②边滴加稀盐酸,此过程的现象是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简单表示为如图2).
请回答: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①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可以用来检验酸碱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②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回答;
③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由盐酸溶质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求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①根据pH试纸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②根据溶液pH的变化图象的意义,分析a的含义、b点溶液中的阳离子;由盐酸的体积和密度可求出盐酸的质量.
解答:解:(1)①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酚酞溶液的作用是: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②在中和反应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随着氢氧化钠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红色液体变成无色;
③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g×1%=0.073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0.073g
40
36.5
=
x
0.073g

得:x=0.08g
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08g
5g
×100%=1.6%
(2)①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方法正确;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会污染试剂,方法错误;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方法正确;
D.将pH试纸润湿后,测得碱液的pH偏小,方法错误;
②由溶液pH的变化图象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了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中和;在b点时,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钠全部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溶液中还有剩余的盐酸.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是:Na+、H+;要求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须知盐酸的质量,由题中的条件可知,还需要的数据是稀盐酸的密度.
故答为:(1)①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②溶液由红色液体变成无色③1.6%
(2)①AC;②恰好中和或恰好完全反应;Na+、H+;稀盐酸的密度
点评:本题是考查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的,我们要知道向酸中加碱和向碱中加酸时,溶液pH的变化趋向.明确不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 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
(其中氯原子, 表示钠原子,表示氧原子)
试回答:
(1)ClO2叫做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白钨矿(主要成分成分为CaWO4)是一种重要的含钨矿物,CaWO4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是(  )
A、+6B、+4C、+2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钙元素
 
;                    ②氮气
 

③2个氢氧根离子
 
;            ④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
A、S+O2 
 点燃 
.
 
SO2
B、2H 2+O2 
 点燃 
.
 
2H2O
C、2CO+O2 
 点燃 
.
 
2CO2
D、CH4+O2 
 点燃 
.
 
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
 
,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其元素符号为
 
,若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3)由表中信息可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
(1)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
 
,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c”或“d”)
(2)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深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
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
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周建议用图中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40:4            B.40:3          C.40:2.5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Xg过氧化氢溶液与1g MnO2混合完全反应后,能得到Yg氧气.现将Xg过氧化氢溶液与2g MnO2混合共热完全反应,能得到氧气的质量是(  )
A、2YgB、Yg
C、(Y+1)gD、(Y+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